1936年抗战前中国农业状况在线地图

1936年抗战前中国农业状况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11 更新日期: 2021-11-30 浏览次数: 3009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36年抗战前中国农业状况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22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抗战前中国农业状况

抗战前的中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仍然占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农村,使中国农村经济陷入衰退甚至破产的境地。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虽然也颁布了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但并没有得到贯彻,成为一纸空文。土地集中的问题十分严重,占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占有了65%以上的土地,而70%的贫雇农、中农仅占有15%的土地。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山西、河南、河北、绥远、察哈尔和东北三省的土地大量集中在地主富农手中,广大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山西、四川的资中与奉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湖南的临武、河南的信阳、山东的济宁、上海的宝山等地,农村中的土地关系基本上是地主出租土地给佃农耕种。此外,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沿江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农民中,已分化出一批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富农,而且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察哈尔、绥远等省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牧垦殖公司。以上3种土地经营方式共经营340069.5千亩土地,其中新式资本主义经营在1934年投资总额为4000万元。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36年的农业生产总值199.2亿元,其中新式经营产值19.92亿元,占总值的10%左右。

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及江苏沿江沿海农村大量输出“过剩”农副产品。由于这些产品价格低廉,直接导致中国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危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不仅对农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且也打击了农村商业和手工业。河北高阳1929年有织布机33800架,19S3年减少到12600架,江苏如皋、东海、启东、苏州等地农村手工纺织也“一落千丈”。

抗战前,中国农民不仅要承担地主富农的地租剥削,还要交纳苛捐杂税,而且名目繁多,有的地方多达147种之多。有些地方的地主富农为了 从农民身上擭取更多的血汗,进行田赋预征,一次就预征几年的田赋。四川一个县在1933年的田赋预征甚至预征到了1968年、1969年。此外,农民还负担官方的苛捐杂税。

抗战前中国农业,由于地租、赋税的沉重盘剥,帝国主义在华倾销农产品及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中国农业凋敝不堪,农民贫困破产,加深了农村阶级矛盾。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迫切需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行土地革命,才能根本改变中国农业状况。

相关地图

1911年-1937年抗战前中国工人运动在线地图

1936年抗战前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形势图

1876年-1937年抗战前中国主要铁路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