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中国民国时期渤海黄海沿岸在线地图来源于《1933年版中华民国分省地图册数码修复版》,出版年代: 根据政区考证大约在1933年,出版单位:已佚名。
渤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北端,位于北纬37°07′~40°56′和东经117°33′~122°08′之间,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东面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经庙岛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岬的联线与黄海分界。其它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渤海海岸线全长约3800公里。东西宽约346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米。根据地形地貌,渤海可分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
黄海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通;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水域水色呈黄色,由于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使得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将黄海近岸的一部分海水染成了土黄色,因此而得名,黄海属于东海的一部分,清朝初期,黄海海域曾被称为“东大洋”,把现在的东海一带称为“南大洋”;清朝末期,在1908年以后出版的地图中均已使用今名。
在微信里搜索“开源集思”或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For Sph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