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形势图

1931年9月-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形势图


发布日期: 2021-10-09 更新日期: 2022-01-05 浏览次数: 5287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31年9月-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形势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东北抗日游击队斗争形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强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抗日山林队”等各种名称的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其中较著名的有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李纯华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

东北各地人民积极参加义勇军,至1932年夏秋之际,义勇军发展到约50万人,在102个县进行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统治。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张学良将军的积极支持和援助,同时也遭到国民政府的阻烧和破坏。在日军强大兵力的进攻下,缺乏统一领导而又成份复杂的义勇军,坚持到1933年下半年 即大部陷于瓦解,只有少部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坚持斗争。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也创建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在这两部分武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抗日游击队时期从1932年起,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巴彦、盘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绥宁抗日游击队。各抗日武装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游击活动遍及30余县,并创建了抗日游击区。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 中共中央扩大游击战争的指示信精神,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年春,相继成立6个军。人民革命军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到1万余人,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时期东北人民革命军根据中共中央1935年8月1日发表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精神,于1936年2月陆续改为 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6个军依次改为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至第11军。全军总人数曾达4万余人,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李华堂、汪雅臣、祁致中为各军军长。

1936年至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有很大发展,并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路军。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两年内,抗联各军与日伪军作战近4000次,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最发展的时期。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地图

1936年春-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