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春-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在线地图

1936年春-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11 更新日期: 2022-01-05 浏览次数: 5822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36年春-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84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

1936年2月2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人名义发表了 《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要求将我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改组建立抗日联军。根据这一宣言精神,自1936年2月至1937年10月,陆续编成了抗日联军11个军。1936年6月,第1、第2军合编为第1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在长图路以南、南满铁路以东地区活动。1937年底,第4、第5、第7、第^第10军合编为第2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在长图路以北、松花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地区活动;1939年5月,将第3、第6、第9、第11军合编为第3路军,由李兆麟任总指挥,在松花江左岸、大小兴安岭、黑嫩平原一带活动。1、2、3路军总人数达4.5万。他们攻占日伪据点,破坏交通,袭击兵站,有效地削弱了日军有生力量。为巩固其战略后方,日军采取重点进攻、收缩包围战术,施行“三光政策”,建立“集团部落”,以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1937年底,日军对松花江下游地区进行重兵包围,经济封锁,致使抗联战士得不到粮食衣物,以草根树皮充饥。在该地区活动的抗联第2、第3路军主力,决定分别向西南、西北方向远征,其余部队留原地坚持斗争。经过1年多的艰苦征战,摆脱了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为建立黑嫩平原根据截,为建立黑嫩平原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9年,日军又开始向活动在桦甸、通化、濛江地区的抗联第1路军进行“讨伐”。在杨靖宇指挥下,第1路军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与日军在深山密林中周旋,终于打破了日军的“讨伐”。由于日军的疯狂的封锁、追击,抗日联军受到了严重损失。1940年2月,第1路军总指挥杨靖宇 在濛江三道崴子遭日军包围,壮烈牺牲。此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决定,将原来的3路军整编为10个支队,分散坚持游击战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相关地图

1931年9月-1937年12月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形势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