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937年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分布在线地图

1912年-1937年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分布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11 更新日期: 2021-11-26 浏览次数: 5744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12年-1937年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分布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5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分布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垄断经济其重要经济措施就是设立国家银行。1928年11月1日,国民政府以金融公债2000万元作资本,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特任财政部长宋子文兼总裁,简任陈行为副总裁。它一成立,就以政府财务代理人的身份垄断了全国的金融业务。但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银行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前者股本1976万元,其中官股仅5万元,后者股本近1000万元,绝大部分为商股。国民政府为夺取这两家银行的控制权,于1928年10月26日和11月26日先后两次颁布条例,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其办法是,先以公债预约券500万元,作为官股加入中国银行,准许它不再代理政府金库,改为“专营国际汇兑”的特许银行;对交通银行也加入官股200万元,改为“发展全国实业”的特许银行,并将两行总行由北平迁到上海。1930年,国民政府又将原来附设在各种邮政局的储蓄汇业局改组为 “邮政储金汇业局”,以吸收小额储蓄和经营居民汇兑,使其触角得以遍布全国各地。1933年,国民政府为支持反共内战,以军令组成“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1935年国民政府加资250万元,持有50%的股票,并改称“中国农民银行”。

1935年,国民政府以解救金融危机为理由,发行1亿元的金融公债,以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行的基金,对中国银行增加官股1500万元,对交通银行加入官股1000万元。这样,官股分别占两行资本总额的50%和55%,成为这两家银行的最大股东,终于达到了控制的目的。同年10月,中央银行设立从属机构“中央信托局”,资本为1000万元,承办各种信托、保险等业务,后来越来越多经营购料、易货业务,成为政府垄断对外贸易与从事买办性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

国民政府有了国家银行后,还进一步改组、接管和控制重要的商业银行,如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信托银行、金城银行等。据1937年《全国银行年鉴》统计,1936年国家资本支配的四大银行在全国 164家银行中实收资本占42%、资产总额占59%,存款占59%,发行兑换券占78%,纯益占44%,从而确立了国家资本银行在全国金融界的垄断地位。

国家资本的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总行在上海,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在南京,它们另在汉口、杭州、济南、南昌、福州等地设立分行;在九江、芜湖、蚌埠等地设立支行;在徐州、青岛、绍兴等地设立办事处。总之,在国民政府管辖的地区都有它们的分支机构,从而垄断了全国金融的一切经营活动。同时,又通过建立其他官办资本机构,开始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全面统制,从而使国家资本迅速膨胀。

相关地图

1928年中国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