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布特征 淮河、秦岭以南 淮河、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西北部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南部 相关链接 分布特征 中国河流的水化学类型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淮河、秦岭以南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广大地区,湿润多雨,下垫面受到较强的冲刷和淋溶,矿化度...
分布特征
中国河流的水化学类型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淮河、秦岭以南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广大地区,湿润多雨,下垫面受到较强的冲刷和淋溶,矿化度多在200mg/L以下,河水硬度小于3.Omg/L,且地区变化较小。在酸性岩、中酸性火山岩及凝灰岩广布的东南沿海地区往往N£T+K+>Ca2+,属碳酸盐钠质水;其他地区一般Ca2+>Na++K+,属重碳酸钙盐类。
淮河、秦岭以北
淮河、秦岭以北广大地区,气候为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矿化度多在200mg/L以上,且地区差异较大;河水化学类型复杂,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类均有分布。黄淮海平原矿化度多在3⑻〜500mg/L之间,河水属碳酸盐钙质水;山东半岛由于近海雨水相对较多,矿化度在300mg/L以下,河水类型为碳酸盐钙质水和钠质水,沿海受海潮影响为氯化物钠质水;马颊河、徒骇河及淮河支流涡河、浍河中上游地区,矿化度达500〜800mg/L,属碳酸盐钠质水;冀中平原,特别是衡水一带随着地下水的大量开发利用,致使局部地区矿化度已超过l000mg/L,出现氯化物钠质水;太行山东麓降水,径流相对较多,矿化度较低,局部低于300mg/L,属碳酸盐钙质水,太行山以西矿化度增高,汾河中下游达500〜700mg"i,属重碳酸盐钙质水,局部出现氯化物钠质水和硫酸盐钠质水。
黄土高原西北部
黄土高原西北部矿化度升至1000mg/L以上,洮河右岸支流、祖厉河、清水河、苦水河、渭河上游、泾河支流马连河上游等河流多下切至古近-新近纪含盐岩系,属极强矿化的硫酸盐钠质水、氯化物钠质水和氯化物镁质水,是中国著名的苦水区,多数河水苦咸。当地群众多挖水窖蓄雨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气温低,湿度较大,河水矿化度低。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多在100mg/L以下,属碳酸盐钙质水,只有松花江下游支流牡丹江、汤旺河等为碳酸盐钠质水。东北平原矿化度为100〜300mg/L,有自东向西增大的趋势。辽河上游及呼伦贝尔地区为300〜500mg/L,河水类型多为碳酸盐钙质水,嫩江多属碳酸盐钠质水。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高山、盆地相间,河水均来自山区而汇聚于盆地,河水化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山区为盐分淋溶区,盆地为盐分累积区。一些源于高山区的河流,冰雪融水补给比例较大,山区矿化度较低,多在200〜300mg/L之间。额尔齐斯河支流小于l00mg/L,水型多属碳酸盐钙质水。在汇流过程中地表水、地下水不断交替,矿化度逐渐增大,河水流人盆地后,沿程经大量渗漏、蒸发浓缩等作用,水量减少,矿化度迅速增大,在下游可达l000mg/L以上。在河流尾闾往往高达5000mg/L以上,以至形成众多盐湖、盐沼或盐壳,河水类型也由重碳酸盐水变为硫酸盐水或氯化物水。
青藏高原南部
青藏高原南部因降水较多或冰雪融水补给比重较大,矿化度多在300mg/L以下,雅鲁藏布江下游不到l00mg/L。澜沧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以及藏北内流区矿化度相对较高,一般都在300mg/L以上,河水类型多为碳酸盐钙质水,局部为硫酸盐钠质水和氯化物钠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