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滨海平原孔隙水 相关链接 滨海平原孔隙水 滨海平原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的滨海地带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的沿海地区,其含水层由河流冲积物与海积物交互沉积所构成,岩性颗粒较细,主要为粉砂及淤泥质黏土、砂质黏土等。含水砂层分布零...
滨海平原孔隙水
滨海平原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的滨海地带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的沿海地区,其含水层由河流冲积物与海积物交互沉积所构成,岩性颗粒较细,主要为粉砂及淤泥质黏土、砂质黏土等。含水砂层分布零散,一般潜水矿化度较高,水量小。在多数沿海地区深部有水质较好的承压水,矿化度普遍小于lg/L,但承压水在各地埋藏不一。
黄淮海北部的滨海地带,位于渤海之滨,由冲积湖积和海积交互而成,地势低平,多为低洼的盐碱地,宽约50km,沿海岸线为滩涂分布,其上分布有沼泽和洼地。黄河三角洲为渤海之滨的冲积-海积平原,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浅海区沉积而成。黄河三角洲的顶点在山东省利津附近,地面平坦,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或细砂,厚度为30〜50m,呈多层分布,地下水化学类型以SO,-C1型为主,于地表下450m以内,矿化度仍大于2g/L。
长江三角洲为黄海之滨,从顶端到三角洲边缘有明显的分带性。顶端在扬州以东,扬中、泰州等西部地区,含水层为中更新统一上更新统含砾中粗砂,厚150〜200m,黏土少而薄,多呈透镜体状。全新统有一层淤泥质亚黏土,水质为hco3型,矿化度小于g/L。底部下更新统承压含水层,厚度小,水质为大于lg/L微咸水。三角洲的中部,在泰兴以东至海安南通、常熟一带,含水岩组与顶部基本相似。中一上更新统以含砾中粗砂为主,夹薄层亚黏土,全新统为一淤泥质亚黏土夹粉砂层,水质变化复杂,基本上为HC03-C1型水,矿化度以1〜3g/L为主,也有大于3g/L的半咸水和小于lg/L的淡水体,下更新统第三承压含水层较顶部发育,岩性以含砾中粗砂为主,厚20m左右。除西部局部有咸水外,均为HC03型水,矿化度小于lg/L。三角洲边缘,在海安、南通、常熟一线以东地区,含水层岩性表现为黏性土增多,砂层变薄,粒度变细,潜水含水层和上更新统第一承压含水层,均为矿化度大于l0g/L的咸水。第二承压含水层局部亦为咸水,西部为淡水。第三承压含水层岩性为含砾中粗砂,埋深在160〜200m以深,水头在地面以下1〜2m,沿海一带可高出地面自流,矿化度小于l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