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表水 相关链接 地表水 根据2010年对黄河流域14295.4km河段的水质分析,其中I〜II类水质的河长6324.6km,占评价总河长的44.2%;IV〜V类水质的河长3120.4km,占评价总河长的21.9%;劣V类水质的河长4850.4km,占...
地表水
根据2010年对黄河流域14295.4km河段的水质分析,其中I〜II类水质的河长6324.6km,占评价总河长的44.2%;IV〜V类水质的河长3120.4km,占评价总河长的21.9%;劣V类水质的河长4850.4km,占评价总河长的33.9%。黄河干流评价河长3613.0km,其中工〜E[类水质河长2807.0km,占评价总河长77.7%,F〜V类水质河长806.0km,占阳以下河段,以及祖历河、宛川河、苦水河、清水河、三川河、窟野河、无定河、清润河、蔚汾河、湫水河、延河、涑水河、双桥河和宏农涧河入黄河段等尤为突出,其水质全年基本为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对黄河长期水质的研究显示,黄河水质有浓化的趋势。对30多年(1960〜1994年)黄河水质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30个站点(约占70%)的河水离子总量30多年来有显著上升趋势,且大部分站点各主要离子的组成比例基本保持不变。黄河水质浓化趋势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农田灌溉回水水质。
黄河流域自上至下依次有湟水灌区,宁蒙引黄灌区,关中、汾河、涑水灌区和下游黄灌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灌溉用水量不断增加。并且黄河流域灌区大多建立在盐土或盐碱土地区,灌溉过程中有明显的洗盐作用;同时灌溉水在田间大量蒸发,引起水溶液浓缩;另外还有些灌区用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灌溉,导致灌溉退水的含盐量远远高于天然河水。二是灌溉用水量。通过对三门峡1959〜1982年河水离子总量、年径流量与农田用水量三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门峡河水离子总量的枯水期均值、丰水期均值及全年均值均与河水年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