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水文特征

鄱阳湖的水文特征


发布日期: 2016-11-01 更新日期: 2016-11-01 编辑:jiping 浏览次数: 10745

标签:

摘要: 保护区的9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 1.水位 保护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以7月最高,其次是8月,以1月最低,12月次之。 赣江吴城站历年最高水位22.29m;历年最...

保护区的9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

1.水位

保护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以7月最高,其次是8月,以1月最低,12月次之。

赣江吴城站历年最高水位22.29m;历年最低水位10.46m。都昌站历年最高水位21.78m;历年最低水位8.84m。赣江吴城站和鄱阳湖都昌站的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5-9月,出现在7月的年数最多(占58%左右)。两站的年最低水位为10.46-12.61m和8.80-11.63m,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1.34m和9.77m,一般出现在12-3月,出现在1月的最多(占50%左右)。两站年最高水位的一致性好,时间一般是前者比后者提前1天或出现在同一天。年最高水位值前者比后者偏大0.50-0.60m。两站年最低水位不仅出现时间(日期)相差很大(或偏早,或偏迟,有的差40天以上),而且水位差值的变幅很大,因此一致性差。

修河吴城水位与赣江水位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枯水时期差异较小。

2.水量

赣江西支和修河来水直接进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再经鄱阳湖北部湖面进入湖口水道汇入长江。其中赣江西支来水量约占赣江入湖总水量的1/4,占“五河”(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入湖总水量的14%;修河来水量占“五河”总量的9.20%。

3.水温

保护区周围的鄱阳湖区,平均水温18.3℃,比平均气温偏高1.2℃。历年极端最低水温0℃,极端最高水温37.8℃。月平均水温以8月为最高,7月次之;以1月最低,其次是2月,年较差21.8-26.0℃,平均24.3℃。

日最高水温一般出现在15:00-17:00时,日最低水温一般出现在6:00-8:00时。水温日较差与季节和天气有关,8-9月水温日较差较大,2-3月水温日较差较小,晴天水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表层水温的日较差一般为1.5-2.5℃,底层水温的日较差一般在1.0-1.5℃;个别晴天表层水温的日较差可达3-5℃,底层水温的日较差可达2.0-4.5℃。水温一般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约滞后1-2小时。每日大部分时间(约16:00至次日10:00)水温高于气温,故日平均水温高于日平均气温。

水温随水深的变化较小,一般在1℃以下,以混合型分布为主。

4.湖流

保护区与鄱阳湖分割后,其水体基本属于静态,其周围湖区水体流向与河槽一致,流速0.3-0.8m/s。在汛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与草洲被洪水淹没,与大鄱阳湖融为一体,湖流以吞吐流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为主,吴城以西流向为自西向东北,吴城以东流向为自南往北或自东南往西北,流速0.3-1.0m/s;中高水位期以顶托型湖流为主,也经常出现倒灌型湖流,顶托型湖流的流向与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倒灌型湖流的流向则与此相反,流速均较小,在0.1-0.2m/s之间。

5.波浪

当遇偏南大风时,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处于背风岸,波浪相对湖中部及北岸偏小。当遇偏北大风时,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处于迎风岸,波浪很大;4-6月和8-10月多处于迎风岸,且水位较高,波浪大;11月至次年3月虽处迎风岸,但湖水已落槽,风浪较小。子湖因水面小、水深也小,风浪都不大;遇大风时,仅蚌湖、大湖池、大汊湖等子湖有较大波浪。

6.冰情

冬季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由于湖泊封闭,水深较浅,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容易产生冰冻。如1953、1955、1963、1965、1972、1976、1980、1991年各湖均出现过严重的冰冻,四周滩地也结了冰。1969年曾出现长时间封冻,冰厚10cm以上,据当地居民反映,这一年的大冰冻曾造成大量珍禽死亡。

7.泥沙

赣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阳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较大者,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126g/m3和145g/m3,年输沙量分别为284.0×104t和224.6×104t(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

湖水含沙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改变,两者关系密切。吴城(赣江)水位13m时,含沙量最大,约120g/m3;水位超过13m时,含沙量随水位升高而减小,如水位16m时,平均含沙量约50g/m3,水位20m时,平均含沙量仅10g/m3。水位低于13m时,含沙量随水位上升而增大,如水位9m时,平均含沙量约90g/m3;水位11m时,平均含沙量约100g/m3。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鄱阳湖泥沙淤积较严重的区域。赣江西支尾闾河床平均每年约淤高20mm;自然堤淤高速度相对慢些,平均每年约淤积10-15mm;自然湖堤内的洼地泥沙淤积速度很慢,均在1.5mm/a以下。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