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国从公元巧世纪以后,逐渐发展成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农奴占全部人口的90%以上。他们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买卖农奴。这种残酷、落后的农奴制严重地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到了公元19世纪中叶,西欧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从公元巧世纪以后,逐渐发展成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农奴占全部人口的90%以上。他们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买卖农奴。这种残酷、落后的农奴制严重地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到了公元19世纪中叶,西欧众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俄国与它们相比已大大落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当时欧洲最顽固的、最保守的封建国家。但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却固守农奴制,加强专制统治,拒绝推行任何改革的政策。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外谷物市场的需要,俄国地主拼命加强对农奴的剥削,以提高产量。俄国还依仗着帝国的庞大军队,四处扩张,维持着俄国在欧洲的地位。
但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暴露出农奴制大大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挑破了农奴制的脓疮,大大加剧了俄国国内的危机。俄国社会矛盾因此全面激化,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遍及25个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也都起来无情地抨击农奴制度,要求进行改革。俄国国内掀起了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浪潮。
在这样的形势下,沙皇专制统治无法再按原样维持下去了。公元185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贵族说:“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不改。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要比从下面自行废除来得好。”并着手准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公元1861年2月,沙皇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俄国进人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