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资源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资源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10007

标签:

摘要: 植物区系 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维管束植物达2772种,隶属212科,1003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0科,90属,262种;裸子植物有6科,6属,14种;被子植物有166科,907属,2496种。具有区系成分混杂、热带性质明显的特点。按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913...

植物区系

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维管束植物达2772种,隶属212科,1003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0科,90属,262种;裸子植物有6科,6属,14种;被子植物有166科,907属,2496种。具有区系成分混杂、热带性质明显的特点。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913属统计分析,各分布区类型为:世界分布43属,约占总属数的4.7%;泛热带分布187属,约占20.5%;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间断分布24属,约占2.6%;旧世界热带分布94属,约占10.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69属,约占7.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75属,约占8.2%;热带亚洲(印度一马来西亚)分布289属,约占31.6%;北温带分布40属,约占4.4%;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28属,约占3.1%;旧世界温带分布16属,约占1.8%;温带亚洲分布3属,约占0.3%;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2属,约占0.2%;中亚分布1属,约占0.1%;东亚(东喜马拉雅一日本)35属,约占3.8%;中国特有7属,约占0.8%。热带成分共738属,约占80.8%。此外,还包含了较多的古老遗成分,如蓖齿苏铁、石南苏铁、鸡毛松、长叶竹柏、大叶木兰等。

植被分布规律与类

1.垂直分布

由于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形态及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的植物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多样。植被类型在分布上的镶嵌交错现象比较普遍,一些类型互相过渡。另外,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2.分类系统

根据植物种类组成特征,生态外貌和结构特征,生态地理特征和动态特征,将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和40个群系。

(1)热带雨林;(2)热带季雨林;(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落叶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有西南桦林,旱冬瓜林,麻栎、大叶栎林;(5)暖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有思茅松林;(6)竹林:热性竹林,有黄竹林,黑毛滇竹林;(7)灌木林(或灌丛);(8)草丛:禾草草丛,有斑茅、五节芒、类芦草丛,白茅、大菅、硬秆子草草丛。

此外,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划分了12个人工经济林群系。

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

保护区的热带雨林属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一部分,表现为偏干性特点,呈现季节性变化,故称之为季节性雨林。另外,在山地一定范围内,因逆温现象,森林植被仍然以热带种群为主,同时混杂一定数量的亚热带树种,群落具雨林特征,称为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海拔高度分布极限的类型。

(1)季节性雨林:现存面积63.61km2,划分为4个群系,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地段,沿沟谷可延伸至1100m。生态环境里热量条件较高,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但有明显的干季,冬季寒流影响微弱,干季前期气温偏低,导致乔木上层有少数干季落叶树种存在,并有较集中的短暂换叶期,外貌仍然终年常绿。雨林特征明显,林下土壤为砖红壤。

(2)山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勐养片和曼稿片,是热带雨林在海拔高度和纬度达到极限的类型,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其群落成分、外貌、结构以及生态环境等主要特征具有热带雨林性质,但不如季节性雨林突出。在保护区范围内面积很小,为间断不连续的块状和带状分布。分布在澜沧江以东低中山下部山坡海拔900~1000m的山地雨林,下面与季节性雨林有片断的接合,上缘接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澜沧江以西的曼稿片分布在海拔1200m的坝缘低丘阶地,下接农业用地。此外,在海拔1300~1500m的局部地段,水分条件特别优越,有逆温存在平坦的山顶部,山地雨林有较为典型的发育,常形成山地雨林在上,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下的植被倒置现象。林下土壤为赤红壤。

2.热带季雨林

季雨林是热带地区干湿交替明显的气候条件下发育起来的森林类型,也是热带季风气候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植被类型。这种森林的组成树种以热带种类为主,并混生了不少集中在干季换叶的种类,呈现出明显的季相变化。其分区气候具有夏热冬暖、雨量充沛的特点,但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夏半年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一年中干、湿季十分明显。林下土壤主要为赤红壤、砖红壤和石灰土,在河谷地区多为冲积沙质土。保护区的季雨林常和季节性雨林交错分布在同一地域,但季雨林生态幅度较季节性雨林广,分布海拔相对较高,所以在盆地、丘陵、石灰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多为季雨林所分布,而低山和河谷多为季节性雨林所分布。季雨林的群落组成也混杂多样,乔木层中有不少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成分,上层乔木中也出现耐干旱的常绿树种,季节性雨林的某些上层落叶树种也是季雨林中的常见成分。另外,季雨林的冬春季节落叶主要是受干旱和低温的影响。

(1)落叶季雨林:主要特征是上层树种在旱季全部落叶,优势组成成分大都树冠伞形,树皮粗厚,叶片皮纸质,多具柔毛,先花后叶,对季节性干旱的适应性比较明显,群落结构也比较简单。主要分布于勐腊、勐仑和勐养等地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下部和河谷两侧。分布区气候高温干燥,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保肥、保水力差,在干季特别干旱。现存面积64.19km2,共划分3个群系。

(2)石山季雨林:是热带石灰岩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由一些喜钙的热带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成,有的种类为石灰岩山地所特有。主要分布在勐仑至勐远海拔500~1100m的石灰岩低山地区,面积较大而集中。基诺山到勐养龙骨等地的石灰岩山地沟谷两侧,低坡上也有小片分布。现存面积31.39km2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分布很广,面积也很大,保护区内共有1921.37km2。主要分布在中山和山原地区,在低丘和低山的坡面上以及山脊也有分布,海拔1000~2000m,有的地段可下延至800m,林下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局部有红壤。

(1)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保护区内几乎遍布各地,面积达1919.10km2。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m的范围,有的地段可下延至800m左右。分布区气候夏热冬暖,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干季长达半年之久,且有雾。林下土壤以赤红壤为多,局部有红壤。

(2)苔藓常绿阔叶林:是云南亚热带和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重要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南贡山一雷公岩的山顶部,海拔1800~2007m,面积仅2.27km2。分布区常处于云雾带中,终年雨雾迷蒙,气候温暖潮湿,林中苔藓等附生植物特别发达,林下大型草本、竹子和棕榈科种类比较多,土壤为暗红壤。本类型只有扁果青裥、木姜子林1个群系。

4.落叶阔叶林

保护区的落叶阔叶林为暖性落叶阔叶林,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非地带性次生类型,分布较广,比较零散,面积仅7.29km2。主要分布于曼稿片海拔1000m以上地段,呈带状或小块状分布,与季风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互相交错镶嵌。分布区气候夏热冬暖。林下土壤多为赤红壤。

5.暖性针叶林

暖性针叶林只有暖热性针叶林的思茅松林1个群系,面积仅8.3km2

6.竹林

保护区内的竹林主要为热性竹林,面积171.66km2。在热性竹林中,尤以黄竹林分布广泛,面积最大,且集中成片,而黑毛滇竹林则分布零散,面积小。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