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汶川地震及余震震中分布在线地图

中国汶川地震及余震震中分布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22 更新日期: 2021-10-22 浏览次数: 10602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自然灾害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中国汶川地震及余震震中分布在线地图来源于《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本地图是由《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 编纂委员会编制,并由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是以专家组的工作成果为基础,紧紧围绕“汶川地震灾害”的主题。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和科学技术部联合成立抗震救灾专家组,汇集了科学技术部、民政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等十几个部委的30多位专家学者,针对汶川地震展开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监测信息和评估数据,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汶川8.0级地震的成因分析

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和中国东部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和构造。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主要集屮在安县一灌县(现都江堰市)断裂 (前山断裂)、北川一映秀断裂(中央断裂)和茂县一汶川 (后山断裂)及其相关褶皱之上。这次8.0级强震发生在北川一映秀断裂之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 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 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 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北川一映秀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综合多个研究机构得到的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破裂,并以3.1千米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千米,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10多千米,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

相关地图

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2007年震级大于等于5)在线地图

中国汶川灾区历史地震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