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本地图集是1995年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330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1937年9月中旬,日军以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大部为北路,沿同蒲铁路南下,以川岸文三郎第20师及第108、第109师为东路,沿正太铁路西进,采取分兵合击,相互策应,妄图一举夺取太原,占领山西,两路总兵力达14万人。为遏止日军的进攻,中国第2战区调动第2、第6、第7、第14、第18、第22等6个集团军计28万人在晋北、晋东设防,抵御日军。9月23日,日第5师5000余人到达平型关,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守军两个连队全部牺牲。24日,傅作义率预备军两个旅到达平型关,日军也增兵5000人,对平型关、团城口、讲堂村中国阵地猛攻。至25日,中国军队将日军包围于东西跑池的深沟之内。同日,第115师一部在平型关附近设伏,首战告捷。28日,茹越口被突破,守军旅长梁褴堂在激战中牺牲。29日,繁峙失陷,平型关后方被威胁,遂于30日晚向五台山、代县一线转移。由同蒲铁路南下的日军于28曰攻占朔县,30日突破阳方口,至此,中国军队内长城防线被冲破,第2战区决定在忻口附近组织会战。
10月2日,军委会命卫立煌第14集团军由石家庄经正太铁路至太原,10月10日,集中于忻口附近,会合第2战区各部,区分为3个集团军: 以第18集团军、第73、第101师和新编第2师为右翼集团军,由朱德总司令指挥,在五台山一线占领阵地;以第9军、第14集团军及第15、第17、第19、第34军和第196旅为中央集团军,归卫立煌总司令指挥,在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一线占领阵地,另有一部配置于中解村至阳明堡一线;以第68、第71、第120师及独立第7旅为左翼集团军,归杨爱源指挥,在黑峪村至阳方口一线占领阵地;傅作义的预备集团军,置于定襄、忻县。10月8日,日军攻占崞县,11日夺取原平。中日双方在攻守战中均伤亡严重。在保卫原平的激战中,第196旅旅长姜玉贞殉国。由于战况变化,第2战区将卫立煌中央集团军划分为3个兵团:第15、第17、第33军组成右翼兵团,由刘茂恩指挥;第9、第19、第35、第61军组成中央兵团,由郝梦龄指挥;以第14军及第66、第71、第85师组成左翼兵团,由李默庵指挥;以卫立煌统一指挥3个兵团。10月13日,日军第5师主力附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采取中央突破战术,向忻口防线南怀化阵地猛攻,激战至18日,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挺珍相继阵亡,战事呈胶着状态。19日,日军进攻重点移到中国军队防线 右翼官村一带。同日,第129师一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日军飞机24架,使日军数日无法对忻口阵地进行轰炸。此时,中国左右翼集团军在五台山及宁武山区对日军后方袭击,曾一度收复宁武、广灵。
沿正太铁路西进的日第20师一部,于10月14日进至苇泽关、旧关,被中国守军击退。21日,日第109师由横口车站向测鱼镇、南漳城前进,娘子关侧背暴露,守军于26日奉命撤至平定,日军跟踪而进,30日,平定、阳泉失陷。晋北中国军队侧后受到严重威胁,忻口部队奉令向菜水境、青龙镇、天门关一线转移,配合傅作义部固守太原。
11月6日,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太原北郊,随后,其主力于城东、城北开始攻城。7日,日第20师到达太原郊外,与第5师会合,太原城陷于被包围状态。8日,日军由东北两面猛攻城垣,3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一度将城墙破口封锁。入夜,太原城防总司令下撤退令,各部由大南门突出城垣,向晋南转移,太原陷落,太原会战结束。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For Sph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