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12月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清乡”作战在线地图

1941年7月-12月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清乡”作战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1-02 更新日期: 2022-01-07 浏览次数: 6234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41年7月-12月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清乡”作战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本地图集是1995年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清乡”作战

1941年5月,华中日军头目与汪伪政权几经策划,确定对华中占领区实施“清乡”,旋即在南京设立“清乡委员会”,汪精卫自任委员长,准备对新四军苏南根据地进行大“清乡”,企图以军事、政治、特务等各种力量的联合进攻,一举摧毁苏南根据地。

7月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和伪军一部,共1.5万人,按预定计划在苏(州)常(熟)太(仓)地区实施“清乡”。日伪采用闪电战术,从四面向该区反复进行梳篦式的“清剿”与搜索,以突然包围、跟踪追击等手段,寻歼新四军第18旅主力及党政机关。他们依靠大量增设的据点,用铁丝网、电网、竹篱笆等将根据地分割成若干小块,进行分区“搜剿”。同时派出大量“清乡”人员,编组保甲,建立伪政权。他们挨村挨户搜查、登记和听口音,想把新四军的干部 和战士清查出来。他们还大肆进行特务活动,欺骗宣传,企图分化民众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关系。

由于缺乏反“清乡”斗争经验,新四军第18旅主力 虽然在外线积极发动攻势,第51、第52团等部直逼无锡、苏州和江阴近郊,但仍不能迫使“清乡”区内的日伪兵力撤出。留在内线坚持斗争的部队和党政机关也奋力作战,打击日伪,终因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第18旅活动范围日益缩小,党政机关部队不断遭受损失,很难在原地继续坚持斗争。8月下旬,新四军第18旅一部退出苏常太地区。奉命北渡长江,进入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执行新的任务。

10月,日伪对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又进行“清乡”。由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苏常太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采取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方针,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基本上达到了隐蔽坚持的目的。12月,新四军又在丹阳地区攻克了访仙桥、夏墅等据点,攻势发展到江阴、无锡城郊,恢复了大片地区。

在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反“清乡”斗争中,新四军第6师第16旅作了有力的配合。7月至11月,该旅在句容、丹阳、武进、金坛、溧水等广大地区向日伪积极进攻,先后攻克延陵、九里等据点30余处,收复了金丹武及茅山地区。同时协助地方党在茅山及溧武路以南地区分别建立了专署,健全了各县的地方政权。但在日伪“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夹击下,新四军苏南军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也遭受一定的损失。11月28日,日伪3000余人“扫荡”溧阳地区,新四军第16旅旅部在塘马 (又名前马)遭日伪军包围,虽奋战终日,反复冲杀10余次,毙伤日伪军数百名,除一部突出重围外,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旅政委廖海涛等指战员270余人壮烈牺牲。塘马战斗后,第16旅在谭震林主持下,总结了经验教训,整顿了组织,继续坚持在以茅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斗争。在澄西、丹北、扬中地区,新四军地方党政机关和武装力量,也胜利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保持了大江南北的战略联系。

相关地图

1941-1945年8月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