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武汉失守后形势在线地图

1939年初武汉失守后形势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1-01 更新日期: 2021-12-31 浏览次数: 4404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39年初武汉失守后形势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本地图集是1995年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700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武汉失守后形势

日军攻占广州、武汉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形势发生了变化,敌我友三方面的战略态势为: 日军战线进一步延长,其华北方面军的战线,北起绥远的包头,中经山西的同蒲铁路至风陵渡,沿黄河东至河南开封,南至安徽亳县,以上各点连线以东为华北方面军的后方。其华中派遣军的战线,一部分北起合肥,中经芜湖、宣城,南至杭州的连线以东地区;一部分以武汉为中心,北至信阳,西至安陆、应城,南至岳阳,东至九江附近地区。其在华南的日军第21集团军 则控制以广州为中心的地区。由于战线过长,日军兵力分散已无力再实行对中国的战略进攻。

针对战局的变化,1938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召开了南岳会议。会议重申了继续实施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采取转守为攻,钳制和消耗战术,决定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和划分战区:以第8、第2、第1战区共60多个师的兵力,在北起绥远西部、中经山西的西非、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中部和安徽北部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对峙;以第5、第9、第3战区共100多个师的兵力,于皖西、鄂北、豫南和鄂南、湘北、赣西以及皖南、苏南、浙西、豫北等地与日军华中 派遣军相对垒;以第4战区10多个师的兵力于粤北、粤西等地与日第21集团军相抗;同对,在敌后成立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

到1938年底,八路军、新四军已在华北、华中开辟晋西北、晋西南、晋察冀边、晋冀豫边、大青山、冀中、冀南、冀鲁豫边、鲁中、鲁西、胶东、豫东、皖中、苏南、皖南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已经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也发展到2.5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消耗和牵制着日军大量兵力,并与正面战场的友军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坚持持久抗战。

在这一形势下,日本被迫调整其侵华政策,由过去的“速战速决”、“武力征服”为主的政策,改为“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 的经济侵略为主的政策,主要军事力量用于强化占领区的统治和 进攻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更加艰难的相持阶段。

相关地图

1939年-1940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形势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