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中国民国时期贵州邮务区舆图来源于《1920年中国邮政舆图》,此地图比例尺为1:655000。
1920年中华邮政舆图,为中、英文双文字说明,全册包括46页各省及市图并附录12页全国各大、小地名内容,是中国邮政史上官方发布的权威巨著,邮学价值较高。
民国二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贵州全省分为黔中道、黔东道、黔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各道观察使改称道尹。1920年废道。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
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人民积极进行民族救亡活动。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For Sph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