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里东阶段古构造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第三版),主编刘光明,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本地图的比例 尺为1:32000000,全图总图,划分为地貌和地质、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自然环境的演变、资源、综合自然区划、环境问题、主要改造自然工程、中国自然保护等十二个图组。每一图组按照自然要素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又由几幅地图、图表和统计资料组成。
加里东运动早期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距今约4亿年前。影响 志留纪念及其以前的地层,由英国的一个山名而来。加里东运 动所形成的褶皱带,称为加里东褶皱带。加里东运动使英国和 斯堪地纳的那维亚半岛格兰扁地槽、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的 萨彦岭地槽、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和中国华南的加里东 地槽等地带的早期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和变 质并转变为折皱山脉,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地槽、祁连山地 槽、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地槽、念青唐古拉山-唐 古拉山-怒山地槽、横断山、秦岭-大别山地槽等地带都受到加 里东运动影响而转变为折皱山脉,在中国北部地区的大海槽中,也形成一些零星的岛状山或海底潜山。多呈波浪起伏形态。在中国的华南加里东地槽区,加里东运动除了形成褶皱带还 伴有混合岩及花岗岩的形成。主要矿产有铁、锰、铀、稀土、天然气、磷、硫等。
1、长期隆起,寒武纪后基本上升隆起
2、陆表海碳酸盐细碎屑沉积为主,华北中奥陶纪后上升,扬 子区早志留纪后上升。
3、地台沉降带,华北晚奥陶纪后上升,扬子区西部早奥陶纪 后上升,扬子区东部早志留纪后上升。
4、未定地块未分。
1、晚元古代末隆起或早加里东褶皱带。
2、中加里东褶皱带,边缘海非补偿沉积为主。
3、中加里东褶皱带、边缘海、海槽补偿充填为主。
4、晚加里东褶皱带,残存海槽,志留纪后充填上升。
1、志留、泥盆纪连续沉积、边缘海、大陆斜坡、海槽未分。
2、洋壳。
在微信里搜索“开放地理空间实验室”或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