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7日-10月9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本地图集是1995年武月星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集,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图出版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合编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650000。
该《图集》是海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综合型专题地图集。它系统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约14年历史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的内容。
1941年8月下旬,日军集结5个师、20余艘军舰、百余只汽艇、百余架飞机,共12万余兵力,在岳阳、临湘地区,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准备再次进攻长沙。其配置为:以第3、第4、第6师主力及独立混成第18旅 置于岳阳的桃林、西塘、新开塘地区,直取长沙;第40师和第33师的两个团位于临湘地区,沿粤汉铁路两侧及长(沙) 岳(阳)古道正面进攻;以第6师两个团由忠防、西塘分两路向大云山实施包围,掩护主力部队集中和展开;以独立混成第14旅从岳阳乘军舰渡洞庭湖向营田地区进攻,保障主力攻击部队右翼安全。
为确保长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3、第5、第6战区 对日军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第9战区除用相当兵力在赣北、鄂南、湘北袭扰日军后方外,由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集中12个军33个师,一部在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布防,一部在株洲地区机动,逐次抗击,诱日军至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歼灭之。
9月7日,日军第6师两个团分别由忠防、西塘地区出发,以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中国军队第4、第58军各一部英勇抗击。8日,日军占领大云山,9日中国军队反击,日军撤至大云山以西地区。18日拂晓,在杨林以西的日军主力强渡新墙河,遭中国第4、第58、第20军阻击。21日,日军渡过汩罗江,中国第26、第72、第74军自浏阳方向侧击日军;第10、第37、第79军 和暂编第2军从长沙以东正面迎击日军;第4、第20、第58军向日军后方攻击。26日,日军第4、第13师一部以捞刀河、石子铺正面进攻长沙,第3师由渡头市向长沙东南迂回,第6、第40师及第33师一部,独立混成第18旅由春华山、永安市迂回至长沙以东地区。27日,日军便衣队、伞兵袭入长沙市区,被中国军队歼灭,并对逼近长沙的日军实施围歼。此时,第4、第20、第58军紧衔日军之尾,向捞刀河逼进,日军在南北夹击下被迫向北突围,战局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该役历时33天,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攻占长沙的计划宣告破产。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For Sph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