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224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旗北部的宝音图苏木、前达门苏木和巴音杭盖苏木境内,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地质地貌: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和一些断陷盆地形成的相间分布的平沙地内蚀地貌,地形趋向为南高北低,海拔840—960米。
水文: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干旱内陆荒漠区,全年降水量少,总体形不成明显水系。因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位于主要位于乌拉特,所以以乌拉特的水文特征来概括整个自然保护区的水文特征。
乌拉特地表水以狼山山地丘陵与乌兰察布高原交接处为分水岭,划为两个水系。山脉南侧为黄河水系,北侧为内陆河水系。属黄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0875.612平方公里,
大小山沟45条,主要河流6条。属内陆河水系的乌拉特中旗流域面积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条,降水为河流唯一水来源,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影响。 地下水因地而异,特点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山前黄灌区以内陆河流域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连续分布,蕴藏量丰富。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砂砾石为主,厚度一般在30—70米,水位埋深10米。大部分地区矿化度小于2克/升。
气候: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日温差较大,风大沙多。年均气温6.5℃,一月平均气温-14℃,七月份平均气温34.3℃,年降水量90mm左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三,年蒸发量2800mm,是年降水量的30倍。全年大风日数60——70天,最多年达120天。沙暴日数24.4天,平均风速5.4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4米/秒。
土壤: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沙砾质灰棕荒漠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盐化草甸土。土壤质地较细,剖面中有黏土间层,但厚度较小。梭梭林主要分布在季节性山洪冲击沟两侧的风沙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