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3474
标签:
国家自然保护区浙江省
概述:
浙江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处中亚热带南北亚带分界上,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西连福建省寿宁,北接浙江省景宁,距离温州市245公里,是中国濒临东海最近的森林生态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山峻地广、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原始森林构成了多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保护区内有植物215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
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就栖息于此。
地质地貌:
乌岩岭地处浙江永嘉-泰顺基底坳陷带的山门-泰顺断陷区内,为洞宫山脉南段。其特点是山峦起伏、切割剧烈、多断层峡谷、地形复杂。千米以上山峰17座,彼此衔接,连绵延展,成为乌岩岭主要的地形景观,其中主峰白云尖1611.1米,为温州第一高峰。
水文:
乌岩岭是浙江省八大水系飞云江的发源地,也是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的源头。从整个保护区范围来看,虽然山高坡陡,溪沟平均坡度大,暴雨汇流时间短促,形成众多瀑、潭,但河床仍较窄,河宽一般均在10米以内,两岸完整,冲刷缓和,源流短而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澈,水资源丰富。
气候:
保护区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2℃,一月均温5.0℃,七月均温24.1℃,极端最低温-11.0℃,无霜期230天,相对湿度平均在82%以上,年均降水量2195毫米,5至6月最多,占29%,主要生长季3-10月各月降水也在100毫米以上。
土壤:
保护区山地土壤类型隶属红壤和黄壤两个土类,海拔600米以下的为红壤类的乌黄砾泥土,海拔600米以上的为黄壤类的山地砾石黄泥土、山地黄泥土、山地砾石香灰土和山地香灰土。森林土壤厚度一般为70厘米左右,枯枝落叶层2-7厘米,表土层厚度10-20厘米,PH值4-6,全氮含量0.1-0.5%、全磷含量0.02-0.03%,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良好。年凋落物和枯枝落叶贮量平均为15.4吨/公顷(以干物质计),腐殖质层和表土层吸收较多的水分,因此土壤久晴不旱。
植被: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植被在中国植被分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地处群山僻壤,人烟稀少,五十年代前,人迹罕至,保存有大面积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部分遭到人为破坏,但通过几十年的保护和管理,恢复较快,植被保存比较完整,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定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