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国家级荒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国家级荒漠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7394
标签:
概述:

沙坡头: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科技进步特别奖。

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

沙坡头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

类型
内陆湿地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环保
序号:
宁12
保护区名称:
沙坡头
行政区域:
中卫市
面积(hm2):
14 043
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沙生植被及人工治沙植被
始建时间:
1984/9/1
地质地貌:
保护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沙丘纵横,高低起伏,覆盖在第二纪或第三纪红砂岩和高河漫滩阶地以及冲积洪积平原上,保护区沙漠由腾格里沙漠前移堆积而成,沙层厚度一般在20~30m,最厚达50m。多为垄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和格状新月形沙丘,构成了典型的风沙地貌。
水文:
保护区的地表水主要有过境的黄河水、大气降水径流和泉水湖泊。黄河丰水期和枯水期径流量变化较大,水面自然比降为1/1300左右,洪水期流速2.2~4.0m/s,常水期为1.7~3.0m/s,枯水期为0.77~2.0m/s。平均水深洪水期1.8~8.7m,常水期1.7~5.2m,枯水期1.6~3.7m。平均流量为1038m/s。由于受基地构造的控制,形成一些封闭的内陆湖盆。如碱碱湖、小湖、高墩湖、马场湖、荒草湖等内陆湖泊,总面积721公顷,是本区多种脊椎动物类群的栖息地。
气候: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全国自然区划中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冷热温差大、光照充足、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春暖迟、秋凉早和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6.2×10J/m,日照时数2776.72小时,年平均气温9.6℃。一月份最低气温为-25.1℃。7月份最高气温为38.1 ℃,年较差达63.2℃,≥10℃积温3017℃,≥0℃的无霜期平均17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86.6mm,年蒸发量在3000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16倍,干燥度2.4,年起风沙时数达900小时以上,年平均风速2.8m/s,风沙日以3~6月为多,最大风力可达八级。大风常伴有沙暴,沙暴日年平均5~19天。风向多为西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大风、暴雨、冰雹、热干风、低温冷害等。
土壤:
沙坡头保护区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分布有6个土类,土壤总面积13262.6公顷,以风沙土为主,另外尚有灰钙土、潮土、新积土、灌淤土、盐土分布。风沙土面积10610公顷,占保护区土壤总面积的80%左右;灰钙土面积1127 公顷,占保护区土壤总面积的8.5%;潮土面积1326公顷,占保护区土壤总面积的10%;另外新积土、灌淤土、盐土合计面积只有199.6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5%。
植被:
保护区共有裸子植物4科8属14种(包括种下等级),被子植物75科220属426种(包括种下等级),合计种子植物79科228属440种,占宁夏自治区种子植物的24.30%。其中栽培植物共176种;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264种包括双子叶植物190种,单子叶植物12科41属72种。保护区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植物有裸果木、沙冬青和胡杨。阿拉善地区特有植物有阿拉善碱蓬、宽叶水柏枝和百花蒿。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共计63种,占保护区种子植物的14.32%。 保护区的湿地植物有水生和湿生两大类,共有114种植物,占保护区植物种类的25.91%。保护区的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整株沉于水下,为典型的水生植物。他们的根退化或消失,表皮细胞可直接吸收水中气体、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绿体大而多,适应水中的弱光环境;无性繁殖较有性繁殖发达。这类植物在保护区的代表种类有狸藻、茨藻等。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水面,气孔分布于叶片上面,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性生殖速度快,生产力高。保护区代表种类有浮萍和眼子菜等。 挺水植物,植物体挺出水面,机体细胞大,通气通水性能好。保护区代表植物有香蒲等。 保护区的湿地植被可划分2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1个群系。
社会经济: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有效管理,使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内荒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进 一步保障西北铁路大动脉“包兰”铁路的畅通,使铁路运输效益每年在1080万元以上,保护区治沙成果在全国沙漠化地区及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项目规划完成后,保护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荒漠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每年旅游收入达 2000余万元,可增加当地的旅游和其他服务业收入,带动沙坡头地区餐饮、运输、交通、旅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