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隅慈巴沟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隅慈巴沟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2482
标签:
概述:

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东南面的察隅县中部,实验区面积为25050公顷。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察隅慈巴沟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地质、冰川、气候、水利等众多科研领域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并为人类进一步深入认识自然规律做出重大贡献。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藏47
保护区名称:
察隅慈巴沟
行政区域:
察隅县
面积(hm2):
101 400
主要保护对象:
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扭角羚、孟加拉虎等濒危动物
始建时间:
1985/9/23
地质地貌:
该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角,喜玛拉雅山与横断山呈“T”形的交汇处。整个地形地势是北高南低,近似“簸箕”形,迎向印度洋。保护区内最低处仅1500米,而两侧山脉主脊线大多在5000米左右,其间还有6000米以上的山峰,山地地貌垂直分异明显。山麓谷地为流水作用带,其中谷地呈险岸陡立的峡谷景观。沟谷口常见有洪积扇和泥石流堆积扇。在森林线到谷坡之间的中山地带,多生长有茂密的森林。该带为流水与重力作用带,流水形成的冲沟、切沟、泥石流与跌水随处可见,因重力作用形成的石流、倒石堆、崩谷、滑坡也比比皆是。由于该区年降水颇丰,高山多发育有发达的海洋性冰川。山脊部位由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刀脊、冰斗等冰蚀地貌十分发育,山脊两侧坡面布满众多的雪崩滑槽,山麓多雪崩堆。
水文:
该保护区内的察隅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一大支流,大体呈北向南。察隅河上游有东西支流,分别源自两个山脉。西支为贡日嘎布曲,发源于贡日嘎布拉山附近;东支为桑曲,源自于舒拉岭。保护区位于察隅河东西两个支流之间,桑曲北岸,桑曲的支流娄巴曲从北至南贯穿整个保护区。
气候:
该保护区属于高原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多雨。该气候区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1000~2500米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0~20度,年平均湿度为60~70%,无霜期200天以上。
土壤:
该保护区内的土壤种类齐全,主要由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等七个土类组成。
植被:
据相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有森林面积55365公顷,森林覆盖率54.6%,全部为原始森林,且成过熟林比重大,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分布有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包括从亚热带至寒温带出现的各种森林类型。森林垂直性分异明显。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7科549属1392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6属143种;裸子植物4科11属24种;被子植物109科472属1225种。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