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3-23
更新日期: 2018-03-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645
标签:
四川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叙永县城北约44公里的水尾镇境内,东、北面与贵州省赤水市、四川省古蔺县接壤,总面积238.27平方公里,属于云贵高原黔山地北缘与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在地史上属于华南古陆和古地中海的边缘部分,地质历史悠久,动植物区系成份古老。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环保行政系统主管。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第三纪残遗物种桫椤群落及其伴生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基础为陆相沉积,出露地层从古生界到中生界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二叠系、侏罗纪均有出露,以白垩系上统之夹关组为主。该组岩层主要为砖红色砂岩夹沙质泥岩,砂岩常具流水形交错层理,并普遍发育出厚3-5米的大型楔形层理,而且在泥岩和粉岩的层面上,干裂、雨痕及不对称波痕等较为发育。总之该组地层属较为典型的河湖相红色碎屑物沉积。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杨子准地台大地构造分区的康滇地轴之东,东南地轴之西的滇黔褶断区。保护区以南则为云贵高原,保护区以东和以西均属于盆周山区(向云南高原)过渡带,保护区以北近距离仍属于盆周山区过渡带,以北的大环境则属于四川盆地区域,具有过渡性特征。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娄山弧形箱状褶皱带中的川黔东西向构造体系。从地质力学观点分析,则属川南山字型的马蹄形盾地西缘,凤凰山向斜横贯其间,并由夹关组构成槽部。区内山脉属娄山余脉之广木山脉,起源于古蔺县笋子山并东西向横贯保护区。
从地貌上看,保护区为一隆起的巨型方山,被三条河流切割,形成典型的峡谷、方山、丹霞地貌。即由巨厚红色砂砾岩上发育成的方山、赤壁、奇峰、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地形地貌极具特点,在其南、西、北三面均突然从中、浅丘陵剧烈抬升为山地,只有东面与古蔺县以山体相连,因而构成了能够与区外截然划分开来的天然地形地貌屏障。区内沟谷纵横,切割很深,从谷底至山顶的相对高差一般在300-500米,地形地势极其复杂,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最大垂直高差达1430多米,地势险要,丹岩绝壁成为划分保护区的分界线,这也是使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
水文: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系属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和永宁河流域,主要水系有水尾河、墩梓河和三岔河。水尾河发源于区内的四美村,由南向北流经画稿溪,至大石乡与墩锌河汇合,再至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注入赤水河,全长50公里。墩梓河发源于区内的关斗山和与古蔺县接壤的“黄荆老林”,由南向北,所流经的山谷是保护区腹地的两大主要沟谷之一,全长40公里。这两条河流的河床为乱石结构,极不平整,断面稳定,河面宽度约40米左右,水流量随降水不均而涨落,但即使在枯水季节两河亦均有0.5m/S以上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70。三岔河属于另一条长江一级支流永宁河,它起源于合乐乡,由东向西,流经保护区西南角并把玉皇观与保护区切割开来,在区内流经玉皇观后山背沟,至龙凤乡汇入永宁河,再经纳溪区注入长江,全长35公里。而且,区内还有扬尘河、何家沟河等许多属于上述三条二级支流的三、四级支流,多呈东西向展布。此外,区内地下水主要是白垩系砂岩和红砂岩裂隙孔隙水,出露点甚多,储量较丰富。
气候: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偏少、无霜期长。保护区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分为干热河谷(800米以下)、暖湿平丘(270~500米)、暖湿低山(500~1000米)和冷湿中山(1000~2000米)四个类型。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水尾镇区域年平均气温17.3℃,最热月(7月)均温27℃,最冷月(1月)均温6.9℃,极端最高温41.2℃,极端最低温-0.5℃,≥10℃的积温5802℃,≥15℃的积温4900℃;年平均降雨量128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1170hr以下,日照不足27%;年均蒸发量为1300mm以上,大于年降雨量;无霜期长达350天左右。
土壤: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白垩纪夹关组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物、坡积物。由于自然植被好,岩层透水性强,下部岩层经水化而变为紫黄色或黄紫色,母质无碳酸盐反应,呈酸性。形成的土壤类型是紫色土类,红紫泥土属。因所处地形和部位不同,加之母岩水化度不一致,发育成红冷沙土、黄冷沙土、豆面土和灰包土等4个土种。
植被: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在植物区系的划分上又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汇集和分界地带,植物多样性很高,地理成分十分复杂。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和古老性强,为该区的另一特征。在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画稿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含盖了所有15个分布区类型。据该地区分布的580个种子植物属分析,属于热带成分为295属,占分析属总数的51%,温带成分的有219属,占分析属总数的38%,世界广泛分布的属在该地区有47属,占分析属总数的8%;中国特有分布类型在保护区内有19属,占分析属总数的3%。经比较看出,画稿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总体上同云南、贵州的一些地区一致,处于中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类型的结合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植物区系成分极为复杂多样。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生境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同时受气候、水热条件和地形地貌以及其他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形成类型丰富多样的生境及微生境,总体上看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较为稳定。
复杂多样的生境为各种类群物种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位。据2002年调查,自然保护区已知高等植物有231科、708属、1583种,其中种子植物为157科、580属、1400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4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10种,三级重点保护的有10种,分别是:金花茶、杪椤、银杏、秃杉、水杉、金钱松、福建柏、鹅掌楸、峨眉含笑、水青树、杜仲、木瓜红、香果树、伯乐树、厚朴、桢楠、银叶桂、红豆树、野大豆、黄连、青檀、梓叶槭、八角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