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总面积8.47万公顷,隶属甘肃省林业厅。保护区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甘肃中部和青海省东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201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甘肃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2200—4636米之间,主要由太子山脉发源而来的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其中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巴楞山(4080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等。
水文: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东向西纵布着近30条峡谷,每条山谷间都有河(溪)流流淌:据统计,发源于保护区的大小河(溪)流近2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16条。
气候: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60毫米。
植被: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稀有性显著,据保护区官方资料,截止到2008年,共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红花绿绒蒿、星叶草等5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