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7227
标签:
概述:

云南省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绿春县境中南部,属哀牢山南延余脉,与老挝丰沙里自然保护区相连。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拔2637米,总面积650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绿色三角洲”之一。

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绿春苏铁、白颊长臂猿、黑长臂猿、印支虎、马来熊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滇111
保护区名称:
黄连山
行政区域:
绿春县
面积(hm2):
65 058
主要保护对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植物
始建时间:
1983/4/27
地质地貌: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哀牢山南段三个分支中的中支,西北—东南走向,是下古生界的碎屑岩和变质岩组成的断块山。山脊明显,夹在茶卡河与渣玛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为构造侵蚀中山、高中山和深切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缺少盆地与宽谷平原,平均海拔2000m。主峰瑶人河源头,海拔2637m。 哀牢山由玉溪地区南部进入红河州,受红河及其支流的分割,黄连山耸立于中段山地的南端,广义的黄连山为包围在牛孔河、勐漫河——小黑江和李仙江之间的倒三角形的一片山地;狭义的黄连山,则为小黑江,勐漫河与渣玛河之间的梁状山地。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就分布在广义的黄连山周围。由于该山体四周低下,被深切谷地包围,中部隆起,形成封闭独立的生态体系。
水文:
绿春县境内的河流都属于红河水系。发源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源于北部老边的勐漫河。勐漫河由茶卡河、腊姑河、虾处河、俄黄河、哈马河等小河流汇合组成,由西向东折转南,在阿尼与渣玛河汇合成小黑江,最后流出境外。勐漫河流程55km,流域面积535km2,平均流量30.5m3/s,年流量7.665亿立方米。另一条是喳玛河,由喳尼河、卡欧河、玛玉河、的加河、的松河、罗拉河等支流汇合而成,在阿尼与勐漫河合成小黑江,流程32km,流域面积416km<sup>2</sup>,年均流量3.7m<sup>3</sup>/s。丰富的水资源不仅对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气候: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海拔高低不同,可分为三种气候类型区:海拔600m或900m以下河谷地区为长夏无冬、春洲目连类型;900m以上至2300m之间的地区为四季如春类型;2300m以上的山地北部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类型。 11月至次年4月,区内在次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晴朗,云量少,日照充足,温度较高,降水少,称为干季。5月至l0月在两支暖湿气流控制下,降水丰沛,湿度大、日照少,形成湿季。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低海拔320m,最高海拔2637m,相对高差2317m,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约垂直差异甚为突出。 黄连山保护区呈西北-东南走向,对暖湿气流有明显的抬升作用,迫使两支气流沿坡地上升,产生丰沛的降水,在山的东西两侧形成多雨中心。西部,年降水量1957.1-2313.3mm,东部降水量为2262.6-2890.7mm,均为多雨区。北部,地形封闭,对两支暖湿气流均有阻挡作用,处于雨影区,年均降雨量1454.4-1600mm,为少雨区。
土壤: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规律是:以垂直分布规律为主,从低海拔的山麓到高海拔的山巅,土壤类型依次为:海拔800m以下为砖红壤;海拔800-1100m为砖红壤性红壤;海拔1100-1600m为山地红壤;海拔1600—1900m为山地黄壤;海拔l900m以上为山地黄棕壤。水平分布规律为东南、西南面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而北部则为黄棕壤,其中以黄棕壤所占的面积最大,约占土壤总面积的34%。
植被: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越南和老挝三国交界“绿色大三角洲”的三角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相连的保留完整的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是滇南热带保护区中唯一的分布最为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以及次生林等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的保护区,是云南南部热带保护区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动植物区系和种群交流的绿色“大走廊”。 热带季节雨林。分布于保护区东南坡海拔800m以下的沟谷,面积很小。由于此区域受人为影响最严重,次生树种很多。本地特有的珍稀植物绿春苏铁就生长在这些次生林下。除绿春苏铁外,主要乔木树种有千果榄仁、假含笑、绒毛番龙眼、勐仑翅子树、假海桐等。次生植物有黄牛木、余甘子、五月花等。 山地雨林。这种类型仅分布于保护区东南的玛玉海拔800-1500m范围,占保护区总面积23.3%。主要乔木树种有滇木花生、老挝石栎、薄果猴欢喜、栲树、红木荷、八宝树等。 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这类森林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海拔1500-2000m地带,分布区域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40%。主要乔木树种有四棱浦桃、云南单性木兰、硬叶石栎、山地山龙眼、屏边油果樟等。 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这是热带山地垂直带中一种特殊的植被群落。它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上,气候温凉、云雾迷漫、潮湿。少有人为活动的地方,占保护区总面积30%。 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802余种,木本植物有600种,国家保护植物135种,珍稀濒危植物有1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4种(绿春苏铁、长蕊木兰、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国家二级保护有131种(喀西桫椤、绿春白桫椤、苏铁蕨、木瓜红、千果榄仁等);云南省级保护种有24种(小果木瓜红、小叶红光树、中华刺蕨等)。保护植物之丰富,珍稀种类之多,在中国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中尚属少有。 一级4种:有长蕊木兰、绿春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 二级131种:喀西桫椤、绿春白桫椤、苏铁蕨、木瓜红、千果榄仁等; 三级有红椿、楠木、桢木、大叶木兰、黄连等。 经济植物 有珍贵用材树种,木莲、马蹄荷、琼楠等; 药用植物 有砂仁、黄连、罗芙木、何首乌、板蓝根等。 稀有的活化石—绿春苏铁 保护区拥有稀有活化石—谭清苏铁。谭清苏铁(Cycas tanqingii)俗称绿春苏铁,是1995年发现的苏铁属植物新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的绿春县小黑江流域及越南的黑水河流域。黄连山保护区是国内唯一分布区。集中分布面积达4?838hm?,种群数量约82万株,是目前国内数量最大的苏铁群落,呈斑块状分布,结构保存完整,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形,是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对苏铁属植物进行多方面研究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