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013
标签:
四川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城东北方向的树窝、龙窝乡及马边县境内,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县城79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5065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1097.5公顷,缓冲区面积17185公顷,实验区面积2372.5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1994年经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º52′~103º20′,北纬28º30′~28º50′。属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地处横断山脉中段,黄茅埂山脉顶峰大风顶以西、西北的树窝、龙窝、依果觉、炳途、尼哈、苏洛乡境内
保护区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牛羚、小熊猫、豹、猕猴、虹腹角雉、白腹锦鸡、白鹤等30余种。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连香树、红豆粉等10种。还盛产天麻、贝母、牛膝等名贵药物。
主要保护对象: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地质地貌:
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交汇处,属川滇南北构造东沿部分的凉山褶断带,处于扬子准地台与青藏褶皱带两个性质迥异的构造大单元之间,其地貌属于深切割的中山地貌类型,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3998m(年渣果火主峰),最低海拔1356m(树窝乡大湾村),相对高差2642m。
水文:
自然保护区内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流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美姑河、滥龙拉达和瓦侯河,分属于金沙江、大渡河和岷江水系。
气候:
美姑河流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盆地边缘区,是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属低纬度高海拔山区,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天气变幻急剧。瓦侯河流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温和湿润,植物生长季节长,多云雾笼罩,雨量充沛,为四川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
土壤:
保护区的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主要有黄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等类型。海拔2150m以下为黄壤、紫色土等;海拔2150~2550m区域,黄棕壤与紫色土呈复区分布;2550~2900m为棕壤带;2900~3200m为暗棕壤带;3200~3500m为亚高山草甸土;3500m以上为高山草甸土。土壤pH值为4.5~5.4,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高,为树木、竹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植被: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共有144科423属926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38属66种;裸子植物5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13科369属841种。菌类8目25科70属123种。在植物种类中,属于1998年农业部、林业部联合发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狭叶瓶尔小草、连香树、西康玉兰、水青树和杜仲、天麻、油麦吊云杉、宽叶粗榧8种。未确定级别而建议保护的植物尚有串果藤、峨眉凤仙花、白花凤仙花、三尖杉、水青冈、川八角莲、天师栗、山桐子、刺楸、大叶三七和赤杨叶、领春木、华榛、麦吊云杉、大王杜鹃、紫茎等种类。
保护区的可利用资源主要包括药材类植物89种,纤维类植物约2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共28种,牧草及饲料类植物40种,野生水果、干果及蔬菜类植物31种,野生园林花卉植物50种,土农药类植物约30种,中药材植物较多,共208种,大型真菌资源中,食用菌有8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