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等县伏牛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等县伏牛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050
标签:
概述: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县、内乡县、南召县和洛阳市的栾川县、嵩县境内,面积56024公顷。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珍贵树种及其生存环境。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又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淮河的水源地区,也是河南省天然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林木蓄积量最大、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豫15
保护区名称:
伏牛山
行政区域:
西峡、内乡、南召等县
面积(hm2):
56 024
主要保护对象:
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
始建时间:
1982/6/24
地质地貌:
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延伸的山脉之一。山脉长250里,宽约40-70公里,山脉主脊高度约1500米上下,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黄河、淮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鸡角尖2212米。岩层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体等组成,主要研产有矿产有铜、铅、锌和铬等,山区有森林及草原分布,有林业及牧业发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的落叶阔叶林到高海拔的灌丛都有。 1. 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典型性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形成和全球地壳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造发展史和复杂的组成和结构,非为已有造山带模式所能完全概括,是促进国际地学领域大陆动力学学科发展关键区段。 2.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完整性 伏牛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表现出与造山运动的亲缘关系和构造发展阶段的专属性,尤其是以强力侵位花岗岩的“箭簇峰”“锯齿岭”地貌、陆内花岗岩的“岩盘山”地貌、 俯冲型花岗岩的“五行山”景观、碰撞型花岗岩的“摞摞石”景观、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的“石柱林峰”景观等,体现了伏牛山花岗岩地貌类型的系统完整性和唯一性。 3.岩溶洞穴景观补充性 以构造“塑性流变”图形为主体的岩溶洞穴景观是“喀斯特”地貌的新类型,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独特的地质貌,体现了伏牛山岩溶地貌景观的异质性。 4.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景观的系统性 在一个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成河与后置河交织、河源湖与准平原伴生、瀑布九级叠挂、河湖与瓯穴毗邻,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的运动节律,展示了伏牛山河流地貌类型的系统性。 5.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稀有性 晚白垩系红星层盆地中埋藏着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伏牛山独有的西峡长圆柱状蛋和戈壁棱柱蛋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水文:
气候:
土壤:
植被: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汇集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植被和原生植物群落,是中州植物种子资源储存库,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区内有银杏、杜仲、香果树、榉树、野大豆、秦岭冷杉等3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长有许多古老孑遗植物如香果树、水青树等。还有香果树群落、领春木群落、水曲柳群落等各种稀有群落。区内有河南特有种如河南石斛、伏牛杨、河南铁线莲、河南鹅耳枥、河南翠雀、河南蹄盖蕨等几十种植物。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