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284
标签:
冷湖镇西沼泽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江西阳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东南部南岭山向北延伸于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南段之诸广山支脉江西省西南边陲崇义县境内,距离崇义县城4公里。属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区域,我国地理区划为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7′7.78″—114°19′51.14″,北纬25°35′58.31″—25°39′54.8″。总面积1880公顷。保护区内最高海拔1259.5米,森林覆盖率98.4%。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绉系赣中南褶绉隆赣西南拗陷大湖山—芙蓉山隆断东的南西部。加里东运动,使震旦—奥陶系一套地槽型复理石建造强烈褶绉,奠定了基底构造的基本轮廓。晚古生代开始进入地合发展阶段,沉积了中泥盆统—下三迭统位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含煤建造。中新生代为大陆边缘活动发育时期,以断块及升降运动为主。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旋,褶绉和断裂都发育很好,构成了一幅复杂的构造图案。该县境内出露的地层较全,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大多都可见到。
阳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崇义的南北和东西岩层断裂交汇中心,又是该县地质盖层褶绉构造最密最多地带,属于不整合界线的范围。因此,阳岭地质构造复杂,各发育阶段的地貌表露较全。包含了震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形成的砂岩、砾岩、夏岩、粉砂岩、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夹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砂质白云岩和板岩夹灰白色硅质岩以及中细粒角内黑云母花岗岩。
由于加里东运动,使阳岭形成了海拔1259.5米的中高山峰,出现了周围群山叠起,山陂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坑状,局部为石蛋堆积的地形,并且植被覆盖良好,树木茂密。不少地带还保存着原生性森林生态环境。
水文: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水系发达,是崇义县主要河流杨眉河及小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崇义县杨眉河和小江的分水岭,其北面和西面为小江源头区,东面和南面为杨眉河源头区。小江经横水、茶滩注入陡水水库,主河长67公里,为崇义县第二大河流。杨眉河经长龙、杨眉、龙沟入南康境内,主河长57公里,是崇义县第三大河流。保护区内水资源丰富,有多处瀑布,有十条长年不断水的溪河,其中两条通往杨眉河,八条流向小江河,还有一座人工水库—阳岭水库,座落在保护区北面,水面60000平方米,容量达80万立方米。
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低纬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受地理环境影响,其气候特征为:冬夏季风盛行,地形作用明显,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雨连绵,秋高气爽,夏季长而无酷热,冬季短而无严寒。
据县气象资料统计,198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8.15℃,变化幅度在17.5℃至19.3℃之间,为赣州市年平均气温最低县;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为-7.3℃;年均降水量为1566.38毫米,属赣南多雨区;无霜期301天。
阳岭自然保护区处在高山丛林的特殊性环境中。由于植被好,土壤水分蓄积量多,空气中水分补充较多,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雾日多,日照偏少,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据在阳岭上猪牯垇(海拔750米)实测得到年平均气温在16.9℃,极端最低气温-10℃(一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0℃(8月份),年降水量达17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5%以上,年雾日天数达100天以上。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度差异大,山上山下,南面北面,向阳和背阳面,气候差异十分明显。特别是冬天,每年山顶(海拔1000米以上)都会出现一周左右的冰冻天气或雨雪天,夏天山上气温则要比县城低5-8℃。
土壤:
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质多样,随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母质、温度和降水分配均有不同。根据土壤调查资料,保护区内主要为山地红壤土、黄红壤、黄壤以及少量草甸土。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板岩,局部地段为石灰岩。
土壤垂直分布带谱为:海拔500米以下山麓为典型红壤,500—800米为黄红壤,800—1000米为黄壤土,1100—1300米为山地黄棕壤或草甸土。
植被:
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共计1057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于161科854属。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比较复杂,以被子植物最为繁多。据调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057种,达161科854属。其中蕨类植物31科48属74种,裸子植物9科14属19种,被子植物121科793属964种。在这些植物中,常绿树698种,占65.6%;落叶树367种,占34.4%。包括乔木类503种,灌木类321种,藤本类35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冬青科、木兰科、榆科、桑科、竹科、蝶形花科、杜英科、槭树科、漆树科、杜鹃花科、松科、杉科组成森林主体。其中壳斗科7属44种、樟科7属56种、山茶科8属26种、冬青科1属14种、木兰科4属13种、蝶形花科27属50种、杜鹃花科4属20种、竹科8属17种。其主要科的分布类型有:全世界和近全世界分布的有14科,占总科数的8.7%,如蔷薇科、杜鹃科、蝶形花科、卫茅科等。热带分布有5科,占总数的3.1%,如漆树科、五加科、桃金娘科。热带与亚热带分布有64科,占总科数的39.8%,如樟科、壳斗科、木兰科、茶科、芸香科、桑树科、杜英科。热带与温带分布的有15科,占总科数的9.3%,如榆科、葡萄科、鼠李科、槭树科、清风藤科。温带分布有11科,占总科数的6.8%,如松科、杉科、小蘖科、忍冬科、榛科。东亚与北美分布的有7科,占总科数的4.3%,如木通科、金缕梅科、珙桐科。北温带与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有3科,占总数的3.5%,如榛科、胡桃科、山茱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