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567
标签:
吉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处在松辽平原西部沉降带中心,嫩江与辽河之间广大闭流区中。199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
地质地貌:
大布苏湖的成因,学者们也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称“构造湖”;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霍林河改道遗留的湖,受构造影响,称作“遗留湖”。后者认为大布苏湖、花敖泡、查,过去似曾连成一体,当是霍林河的古河道。霍林河在通榆一带转向东北呈一条断流,是受松辽分水岭抬升影响所致。大布苏湖是盐碱湖,而遍布四周的泉水和陷坑却是淡水。他们认为可能是受构造影响,深层地下水断裂带上升的结果,另外,据钻探资料和卫星照片分析推断,大布苏湖水曾向东岸扩展出五公里左右,就是说湖东岸高出水面五十多米的狼牙坝一带当年竟是湖底。从地貌特征看,这可能是地壳不均匀构造运动,局部地方抬升造成的,大布苏湖面积比原来缩小了。
水文: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南部松辽分水岭的北侧,地处长岭-乾安全新世上升区,湖盆座落在海拔150m左右的阶地平原;南部是松辽分水岭,东部是伏龙泉-王府高台地,西部和北部有霍林河和嫩江泛滥平原。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依靠湖面天然降水和坡面径流补给,集水面积近230km²,雨季水域面积37.5km²。湖的西部有季节性入湖冲沟10条,东部冲沟4条系依靠地下潜水补给,为常年有水的入湖河。该湖为闭流湖泊,其水量入不敷出,湖水不断盐碱化,矿化度高达670g/l,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钠亚型。
湿地所在地周围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可分成为草甸、沼泽、盐碱滩、耕地等,由于长期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农业开发活动日益加大,大布苏湖周围原有的地带性草场即羊草草场类型受到很大破坏,目前大部分转化成杂类草草场和草甸草场,主要的放牧地则是草甸草场和沼泽化草甸。在湖盆区内,主要的植物群落则是草甸沼泽、芦苇湿地、盐碱地和岸边的少量旱生植物群落。
气候: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多年平均气温为4.7℃,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4.9℃,7月份平均气温为24.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0mm左右,且6、7、8三个月降水量点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年无霜期145天。
土壤: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有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和粟钙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