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992
标签:
云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金平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42026.6公顷。 2001年6月1日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物种黑长臂猿、蜂猴等及森林生态系统。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中国面积最大且保持完整的原始状态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具有森林及其水源涵养作用,保护区类型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区。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经102°31′36"--103°31′50",北纬22°26′26"--22°57′44"。
主要保护对象:
南亚热带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地质地貌: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河头大山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990,最高海拔3074.3米,相对高差大2084.3米。
水文: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山峡谷山地,哀牢山脉自北而南,至此成为东北面的红河与西南面的藤条江两水系的自然分水岭,境内多深切峡谷,相对高差达1577米。年降水量达2303毫米,为滇南的多雨区。区内河流有骂腊河、白河、金平河等。
气候: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边缘热带湿润区气候,境内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北回归线穿越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至20℃,立体气候明显。
植被:
①截止到2001年,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40科700多种。 有不少第三纪植物的残遗种和特有种存在,如原始莲座蕨、树蕨、马尾树等。植被类型主要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组成树种为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槭科、冬青科、杜英科、安息香科、金缕梅科、五加科、桦木科的属种。
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000~1700米之间,下缘与破坏的热带次生林相接,上缘与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相嵌交错,主要组成树种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等的石栎属、青冈属、木荷属、樟属、润楠属、木莲属的常绿种类,还有少量的落叶树种如水青冈、马尾树等,林下灌木发达,草本种类不多。
海拔800米以下的热带地区可种植各种热带经济林果,如橡胶、柚木、龙眼、荔枝、腰果、芒果、柚子、香蕉、甘蔗、咖啡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可种植茶叶、草果、八角、花椒、核桃、杉木等。
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为苔藓常绿雨林,盛产草果和多种药材。
复杂的地形和立体气候构成纷繁复杂的生态系统,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300米的地域内,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中较为古老的是生长在金河镇永平村背后原始森林中的一棵野生茶树,据专家鉴定该茶树已有500多年的树龄。
②国家保护植物,一级有桫椤;二级有福建柏、长蕊木兰、马尾树、鹅掌楸、木瓜红、原始莲座蕨;三级有鸡毛松、大果木莲、红花木莲、大叶木莲、千果榄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