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610
标签:
湖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会同县东南部,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端,沅水上游,地处雪峰山脉西支南段,距会同县城约35公里。是一个低海拔集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南北长约20.4公里,东西宽约10.6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310公顷,缓冲区2830公顷,实验区6760公顷,占42.5%。以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等保护对象。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中国南方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主要保护对象:
典型亚热带森林植被及南方红豆杉、银杏等野生动植物
地质地貌: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回春性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山峦叠翠,连绵起伏,奇峰高耸,溪河纵横,沟谷深邃,形成了千峰万壑的复杂地形,多见45°以上陡坡和悬崖峭壁。保护区最高海拔938米,最低海拔270米。地层为前寒武纪古老地层,出露岩石以硅质岩和板页岩为主。区内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土层不厚,但养分含量较高,物理通透性能好,蓄水保肥保土功能强。
水文: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系发达,主要有鲁冲溪、九洞溪、燕冲溪等,溪流沟谷狭窄,跌水落差大,水流湍急,各溪流分东西两侧分别注入洞庭湖、长江水系沅江一级支流渠水和巫水。自然保护区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夏无酷热,冬少严寒,充足的水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为林木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气候: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平均气温13.4℃(海拔900m)-16.6℃(海拔270m)。山下:1月气温4.9℃-5.1℃,7月气温26.7℃-27.6℃,年较差22.6℃。年极端高温39.1℃,最低气温-8.6℃,≥10℃积温2900(山上)℃-5090℃,≥0℃的正积温为3700(山上)℃-6000℃,无霜期山下为303d。区内年降水量允沛,年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1304(海拔281m)m-1603(海拔900m)mm,一年降水集中于4-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9%,其中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4%(岩头)-45%(若水),7-9月占25%(岩头)-24%(若水)。全年降水变率在7%-9%。空气相对湿度83%,年蒸发量1138.9mm,小于年均降水量。日照时数1462.7h,日照百分率33.0%。雨日176日/a,变化在150d-199d/a之间。年总辐射为424.54千焦耳/cm2。
土壤:
鹰嘴界自然保护区土壤只有红壤和黄壤两个土类。红壤在保护区含黄红壤1个亚类,黄壤土类也只有山地黄壤1个亚类。黄红壤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500m-938m(最高点)。土壤上枯枝落叶层厚3.7cm,A1层厚平均9.1cm,表层颜色从高海拔处往下,依次为棕色(7.5YR4/6)、暗棕(7.5YR3/4)、暗灰棕(YR4/2)、黑色(5YR2/1)。土壤结构一般为A1层团粒,A层粒状,B层粒状,C层碎块状。B层质地为重壤、轻粘土。土体构型多为A-B-C-D型。土壤容重平均1.25g/cm3。粘粒淋溶而下移较弱,土壤C/N值10.65-11.07,表层有机质含量24.62g/kg-118.16g/kg,平均73.19g/kg,全N1.35g/kg-5.07g/kg。土壤肥力极大多数样地在I级和Ⅱ级肥力水平,物理通透性能好,具有很强的蓄水保土功能。土壤总孔隙度(Pt)55.74%,毛管水孔隙度(Pc)46.81%,渗透系数K1018.72mm/min,林地土壤一次最大有效贮水量平均为476.75t/平方公里,初渗阶段5分钟末的速度12.13mm/min-48.72mm/min。
植被:
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种类216科860属1798种,其中蕨类植物38科85属226种;裸子植物9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169科757属1546种。蕨类植物归纳为9个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含15个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占重要地位。植被具有华中、华南、华东和滇黔桂植物区系过渡交汇,区系种类丰富而古老,热带起源特征明显,特有成份含量高,频危物种保护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