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草原草甸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草原草甸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3727
标签:
概述:

河北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117°35ˊ,北纬42°10′-42°20′。保护区设立于1998年8月18日,保护区面积为7970公顷。

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塞罕坝曼甸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滦河、西辽河河源湿地景观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河北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大兴安岭南部余脉和燕山山脉北端汇合结节处—塞罕坝东段。地处山地森林草原地带向内蒙古高原典型地带过渡位置。保护区总面积797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00公顷,缓冲区面积2000公顷,实验区面积4770公顷

类型
草原草甸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农业
序号:
冀28
保护区名称:
围场红松洼
行政区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面积(hm2):
7 970
主要保护对象:
草原生态系统
始建时间:
1994/8/15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
水文:
保护区内主要水系是滦河、西辽河两大水系。
气候:
保护区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C。
土壤:
该土种土体深厚,肥力较高,有较好的团粒结构,土壤水分充沛,但土壤温度低,并处于主害风的风口,有风蚀威胁。目前为草场,但牧草地管理粗放,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已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70%左右,每亩产干草量不足100Kg。因此,应采取围栏定额放牧;人工更新草场;引进优良牧草等保护土壤资源的有效措施。防止草场退化。
植被:
保护区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建群种主要为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次之。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为华北亚高山草甸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