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185
标签:
概述: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福建省德化县境内,距离德化县城关40km,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天然分布的原生性黄山松林、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总面积达13472.4公顷。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闽31
保护区名称:
戴云山
行政区域:
德化县
面积(hm2):
13 472
主要保护对象:
南方红豆杉、长苞铁杉及野生动植物
始建时间:
1985/5/16
地质地貌:
戴云山脉平均海拔700~1500 m,主峰戴云山在德化县境内,海拔1856m,是闽中最高山峰,素有“闽中屋脊”之称。戴云山地质构造属浙闽活化古陆台,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多次间歇性大幅度隆起形成雄伟庞大山脉。与武夷山脉相比,戴云山脉最大的特点是基带宽度大,一般可达数十公里,最宽的一段在中部德化—大田一线,可达100 km。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包括了戴云山主峰,以主峰向四周倾斜,呈层状逐级下降,最高海拔1856m,最低海拔650m,相对高差达1206m,相当悬殊,气候与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区内地形复杂,属于中、低山地貌。区内山脉连绵,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
水文:
区内水系发达,大小溪流23条,集雨面积在50km2长度在10km以上的有9条,全年可为下游提供25亿m3淡水,是闽江大樟溪重要发源地,且部分通过引水汇入晋江,溪流坡降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闽中重要水源涵养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
气候:
戴云山位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交界线,体现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土壤、植被、动物、植物等的过渡特征,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适中,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根据区内九仙山气象站资料记录,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5.6~19.5℃,1月均温6.5~10.5℃,7月均温23~27.5℃,极端高温36.6℃,极端低温-16.8℃,年平均日照时数1875.4小时,无霜期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000mm,雾日年平均达220天,最高年份达260天,仅次于四川峨眉山,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该区风速较大,八级风以上达203天,仅次于吉林天池。
土壤:
地带性土壤为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分布于海拔500m以下,随着海拔的上升,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和山地黄壤,局部分布着沼泽土。林地土壤较厚,腐殖质层厚约20cm,地表枯枝落叶层厚5~20cm,表土质地为壤土,土壤呈酸性反应。
植被:
区内有9个植被类型、51个群系、92个群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有厚壳桂林、罗浮栲林、钩栲林等原生性的森林;海拔1000m~1200m为一条较窄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在海拔1200m以上是黄山松针叶林,山顶是山地灌丛。森林覆盖率达93.4%。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