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架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架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6939
标签:
概述: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03′05″~110°33′50″,北纬31°21′20″~31°36′20″,地处湖北省、重庆市交接的长江、汉水之间,全区土地总面积105.28万亩[1] 。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特有、珍稀物种,如栱桐、金丝猴等。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鄂64
保护区名称:
神农架
行政区域:
神农架林区
面积(hm2):
70 467
主要保护对象:
森林生态系统及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始建时间:
1986/7/9
地质地貌: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大巴山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保护区内林海茫茫,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山势雄伟,山峰多在海拔1500m以上,海拔3000m以的山峰有6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m,是华中地区最高点,被称为“华中屋脊”。保护区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第四纪冰蚀地貌。 (1)山地地貌:分为亚高山地貌与山地地貌两类,分布在海拔800—3105.4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大界岭、猴子石、大窝坑、望农亭、大神农架、神农顶、老君山、南天门、天麻山、相思岭、珙桐林、箭竹岭等地。 (2)流水地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流水地貌按其地表水流方式可分为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及河谷流水地貌。 (3)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指广泛出露有可溶性碳酸盐的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观。分为喀斯特漏斗和洼地、坡丘谷、溶洞、暗河、喀斯特盆地、溶沟、溶槽、石牙、石林、岩溶、槽谷、干谷、溶峰、峰丛、天生桥等。 (4)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区内的黄柏阡、坪堑、干沟、潮水池等地,主要有冰斗、冰窖、角峰及冰川堆碛物。
水文: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
气候: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神农架亚属于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
土壤:
植被: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真菌、地衣共926种。保护区高等植物[6] 约254科、1008属、3084种。保护区苔藓植物约有55科、136属、245种,约占中国科数的51.88%,属数的28.33 %、种数的11.67%,蕨类植物约有34科、75属、297种,约占中国科数的65.38%、属数的36.76%、种数的11.42%。种子植物科属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属、30 种,占中国科数的60.00%,属数52.94%,种数12.61%,被子植物有159 科,779属,2512种,占中国科数的54.64%,属数的26.50%,种数的10.34%。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湖北省的54.8%,42种神农架地区特有植物,1800多种药用植物[7] ,如草本中药材独活、当归、党参、天麻、黄连、川芎、冬花、玄参;木本药材杜仲、厚朴、银杏、黄柏、辛夷花等。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