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325
标签:
四川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境内,是以保护白唇鹿、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甘孜州白玉县麻绒乡境内。1995年建立。总面积1436.826平方公里。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
青松多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麻绒乡境内。以保护白唇鹿、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36.826平方公里。保护区最低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5725米,相对高差2200米,风景秀丽,自然生态原始、完整。栖息在这里的珍稀动物种类繁多,全国少有,被视为珍稀动物的乐园。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鹿唇3000头以上,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另外,金钱豹、雪豹、黑颈鹤、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数量也很多,盘羊、岩羊、斑羚、山驴、藏原羚、水鹿、白臀鹿、林麝、金猫、石豹、天鹅、藏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4种。另外,在察青松多的高山湖泊中还有原始种裸鱼。
地质地貌:
保护区属于沙鲁里山脉东南延伸面,大地构造为康藏“歹”字形构造体系,冷迪-察青松多断裂,地层除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外,其余各系均有表现。岩浆的侵入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岩体有闪长岩、花岗岩、黑云母岩等,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变化较大,切割严重。根据地势特征,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势相对平坦,西北部和西南部又坡陡谷深。成土条件主要以基岩碎屑风化而成,土壤发育较为缓慢,主要土壤结构为沙石壤土,种类有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在保护区内,受植被分布影响,海拔3200米-4000米主要分布山地棕壤和灰棕色土以及棕色森林土,3900-4500米分布高山草甸土、沼泽草甸土,45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土和流石滩地貌。
水文:
沙鲁里山系的石门柯亚山将保护区切分为东部高原丘陵区和西部高山峡谷区,使保护区的水系通过赠曲和欧曲流出,保护区内较大的河流有麻曲河、如当沟和昌曲河,流程185公里左右。主要溪沟12条,大部分发源于保护区内麻贡嘎雪山,其中麻曲河60公里,常年流量11立方米,如当沟75公里,常年流量8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34963万立方米;昌曲河50公里,常年流量27.5立方米,其中保护区流出两12立方米左右,常年径流量19267万立方米。在保护区东部,有三个较大的高原湖泊,分别是麦拉将错(水面面积200公顷)、肯隆错(水面面积100公顷)、尖隆错(水面面积120公顷),储水量达7000万立方米。
气候:
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因处在青藏高原东部,加上高海拔及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大陆型季风高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日温差大,干燥、寒冷、日照充足,气候立体特征明显,垂直差异大。从低到高可划分为3个垂直气候带:山地寒温带(3250~3750 m)、高山亚寒带(3750~4300 m)、高山寒带(4300 m以上)。在海拔3600 m,年平均气温4℃~7℃;海拔3800 m,年平均气温3℃~4℃;海拔3800~4400 m,年平均气温-1℃~2℃;海拔4900 m以上则低于-3.8℃。全县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温度为15.8℃,最高极值达39.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6℃,极端温度为-19.2℃。年降水量500~700 mm,集中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年蒸发量1863.9 mm,平均相对湿度52%,年日照时数2133.6 h,最大风速40 m/s,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在海拔3500~4000 m的地区,无霜期为122~144天,年降雨量为574.9~600.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