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785
标签:
概述: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其西北与俄罗斯相邻,北与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相壤,东南与莫尔道嘎林业局相连,南与额尔古纳市相接,总面积124527公顷。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欧亚针叶林区的缩影,是保护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与保护森林湿地与额尔古纳河源头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根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植物858种,隶属于155科476属,其中低等植物152种,隶属于106属35科,主要包括藻类植物(65种)、大型真菌(87种);高等植物706种,隶属于120科370属,主要包括苔藓植物(167种)、蕨类植物(12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522种)。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钻天柳、浮叶慈菇、东北岩高兰,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种。

保护区内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山杨等近10余个树种,兴安落叶松是组成保护区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明显垂直带谱分布。[1] 保护区内经济植物资源有148种,野生食用菌52种,除木材外,按其经济用途可划分为九大类,即药用植物资源、纤维饲料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单宁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油料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以及饮料、色素、果酒植物资源、食用菌资源。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蒙121
保护区名称:
额尔古纳
行政区域:
额尔古纳市
面积(hm2):
124 527
主要保护对象:
原始寒温带针叶林
始建时间:
1998/1/1
地质地貌:
山地是保护区地貌的主体,沟谷和河谷呈枝状、网状散布其间。保护区内有一条大的山脉系列,主脉北起河口林场的牛耳山向南转西南,总长60公里,纵贯整个保护区的东部。主脉的北段和中段为激流河与额尔古纳河的分水岭,南段为莫尔道嘎河下游与额尔古纳河的分水岭。著名的高山有牛耳山(海拔931.5米)、小尖山(海拔988.2米)、望火楼北山(海拔970.5米)等。全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平均坡度10度左右。由于莫尔道嘎河、北部的激流河和西部的额尔古纳河三大河流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然保护区不同特点的河谷地。其中激流河谷地的北段位于保护区的北部,长度约30公里;额尔古纳河东岸谷地南起平安岛、北至激流河口,贯穿整个自然保护区的西部,长约94公里,最宽处达10余公里,为保护区内海拔最低地带。
水文: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降水量高区之一。由于区内地形复杂,水蚀作用强,河网较为发达,河网密度系数0.2—0.3公里/平方公里,有大量山泉小溪其间,径流量丰富。[2] 主要河流有:水磨沟河、一流河、阿基马河、腰板河、西牛耳河、激流河。
气候:
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属于大兴安岭山地寒温带湿润林业气候区,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总的特点是寒冷湿润,冬季漫长。四季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春季高温多风,降水量少;夏季温凉短促,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降雨强度大;秋季降温快,初霜早。
土壤:
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四种土壤类型(9个亚种),即草甸土、沼泽土、灰色森林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植被: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