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其西北与俄罗斯相邻,北与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相壤,东南与莫尔道嘎林业局相连,南与额尔古纳市相接,总面积124527公顷。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欧亚针叶林区的缩影,是保护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地。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与保护森林湿地与额尔古纳河源头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根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植物858种,隶属于155科476属,其中低等植物152种,隶属于106属35科,主要包括藻类植物(65种)、大型真菌(87种);高等植物706种,隶属于120科370属,主要包括苔藓植物(167种)、蕨类植物(12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522种)。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即钻天柳、浮叶慈菇、东北岩高兰,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种。
保护区内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山杨等近10余个树种,兴安落叶松是组成保护区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明显垂直带谱分布。[1] 保护区内经济植物资源有148种,野生食用菌52种,除木材外,按其经济用途可划分为九大类,即药用植物资源、纤维饲料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单宁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油料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以及饮料、色素、果酒植物资源、食用菌资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