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茅荆坝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隆化县茅荆坝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3717
标签:
概述:

基本概况

河北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境内,2002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8′21"~118°13′06",北纬41°29′57"~41°47′53"。面积40038公顷,分为两片,其中茅荆坝片面积28894公顷,碱房片面积11144公顷。

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涵养和增加水源具有重大作用,是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资源概况

截至2013年,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4门141科497属1091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苔藓植物30科69属143种,蕨类植物13科20属38种,裸子植物3科6属9种,被子植物95科402属901种。有松、柏、杨、槐、水曲柳、核桃树、椿、枫、杉、楠、桦等,其中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省级保护植物14种。有河北特有植物8种。

截至2013年,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251种,包括两栖纲1目2科4种、爬行纲2目6科16种、鸟纲17目47科197种、哺乳纲6目13科34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4种,以鸟类和哺乳类为主,有老虎、豹子、棕熊、猞猁、狐狸、野兔、貉、香獐、鹿、狍子、山鸡、黄鹂、山鸽、鹌鹑、山雀、沙鸡、翠鸟、喜鹊、猫头鹰、画眉等。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种:黑鹳、金雕和豹;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熊等31种。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冀21
保护区名称:
茅荆坝
行政区域:
隆化县
面积(hm2):
40 038
主要保护对象:
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
始建时间:
2002/5/29
地质地貌:
保护区为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山岳地带,地质上属燕山褶皱与内蒙古台背斜的过 渡地带,为华北古陆北缘隆起区。 地貌隶属燕山山脉与七老图岭支脉中低山地貌组合,地势北高南低,山岭重叠,沟谷纵横,平均海拔1250米,主要地貌为中山地貌。区内1700米以上山峰3座,最高峰为敖包山,海拔1852.9米。
水文:
保护区内河流均属滦河水系。主要河流有5条:小滦河、驿玛图河、伊逊河、鹦鹉河、茅沟河。
气候:
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9℃,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1℃,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2.8℃,年温差达33.5℃,10℃以上年积温为2777℃,无霜期130~160天。年降水量460~58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7.6毫米。
土壤:
保护区内土壤可分为棕壤、褐土、草甸土三大类,有九个亚类,20个土属,60个土种。
植被:
保护区内共有4个植被型24个群系。保护区处于华北、内蒙、东北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是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是华北山地针阔混交林向蒙古草原和东北大兴安岭针叶林过渡的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