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810
标签:
概述: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系东侧支脉,黄河支流泾河中上游地区平凉市崆峒区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6º26′18″—106º37′24″,北纬35º25′08″—35º34′50″,南北最长为17.1km,东西最宽为17.7km,总面积16283公顷。1982年始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稀有野生动植物、古文化遗迹和地质遗迹。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甘16
保护区名称:
太统一崆峒山
行政区域:
平凉市崆峒区
面积(hm2):
16 283
主要保护对象:
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野生动植物
始建时间:
1982/1/1
地质地貌:
太统山、崆峒山为地壳运动基岩上升褶皱而成,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特征。保护区共划分了侵蚀构造中山地、侵蚀构造低山地、堆积侵蚀黄土丘陵区、堆积侵蚀河谷阶地五种地貌类型。保护区平均海拔为1850m,最高峰位于太统林场东北部的太统山,海拔为2234m,最低点在崆峒水库坝面下,海拔为1456m,相对最大高差为778m,辖区内主要山岭有太统山、崆峒山、大阴山、大帽山、杨家山、香山、祁家山等,峡谷主要有崆峒后峡、泾河峡谷、十万沟等。
水文:
保护区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和地表水两部分构成。地下水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河流(沟谷)潜水、黄土层潜水、山区基岩潜水和层间承压水。保护区内地表水资源为地表径流,主要是泾河和其一级支流胭脂河,其中分布于全境的泾河水系是黄河的五大支流水系之一,主流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内六盘山以东,横贯全区,在保护区内流长15km,区内大小河流共1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为0.8×10~2.9×10m³。
气候:
保护区处于东亚季风区边缘,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秋温热湿润,多东南风。年均气温8.6℃,年平均降水511.2mm,年蒸发量为1430mm左右,年均风速2.1m/s。年均日照时数2424.8小时,日照率55%。全年日照日数平均为208d。
土壤:
太统—崆峒山区在山地环境和森林植被的作用下,土壤类型带有明显的山地特征。主要土类有山地棕壤类、灰褐土类和红土类,其中,灰褐土类分布最广。
植被:
保护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温带草原植被区域的甘肃黄土高原南部森林草原植被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保护区植被分为四种类型:温性针叶林,保护区主要是华山松林和油松林;夏绿落叶阔叶林,保护区的夏绿阔叶林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以栎属、桦木属、杨属、椴属的树种为主;落叶阔叶灌丛,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山地和沟谷,其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灌木层和草本层;草原,保护区处于草原区南缘的森林草原地带,植被类型应属于草甸草原。在保护区的森林草原地带内,最常见的是白羊草草原和长芒草草原。在山地上,落叶阔叶林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主要是以辽东栎林为山地前缘地带的森林顶级群落类型,还分布有山杨林和白桦林。在阳坡和半阳坡分布有以白羊草为代表的草甸草原和耐旱灌丛。 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有人工落叶松林、人工油松林、人工杨类林、人工刺槐林、辽东栎林、白桦林、阔叶混交林、山杨林、针阔混交林、杜梨林、杂木林等。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