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132
标签:
山西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蒲县、隰县境内,地处吕梁山脉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6°23′45″~36°38′20″,东经111°2′~111°18′。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总面积20617.3公顷,森林覆盖率68%。保护区始建于1993年。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中国国特有树种白皮松。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的南段,吕梁山脉主脊线纵穿全境,地表组成物质主要有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页岩,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沙页岩,局部地区覆盖着第四纪黄土,该地区地形多变,山势险要,峰峦叠嶂,沟大谷深。主要山峰有尖山,红军寨,沙冒顶等,主峰五鹿山位于保护区西部,海拔1946.3米,最低处下庄水库海拔1135米,相对高差811.3米。
水文:
保护区的河流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流域。
气候:
保护区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山西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区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大部分地区等于和大于10℃的积温2600-3000小时,无霜期150-180天。
保护区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降水量年均500-560毫米左右,最高899.5毫米(1958年),最低346.4毫米(1965年)。保护区年平均相对湿度55.6%。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厘米。
土壤:
保护区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在区内自上而下土壤类型共分棕壤,褐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4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27个土种。
植被:
植被类型中有5大植被类型组,8种主要植被型、41个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