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162
标签:
海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中部琼中县境内,与儋州、白沙交界,它是海南三大江河———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公园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总面积19.3万亩,地处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是中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峰海拔1411.7米,山势雄伟陡拔。
地质地貌:
公园地处热带常绿季雨林带。海南全岛地壳经历了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等长期、频繁和复杂的多次构造运动,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在地质时期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以海西——印支运动的影响为主,具体表现为酸性岩浆的侵入和混合岩化,燕山运动除了发生褶皱和断裂形变外,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也非常强烈。频繁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黎母山地区不断抬升,伴随着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黎母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山地貌。除中山地貌外保护区还分布有低山、丘陵和水库。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黎母岭、小黎母岭一带和三星林岭、头尖岭一带。森林公园内最高的大黎母岭海拔为1411.7米,海拔超过800米的山峰有33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19座。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黎母岭及三星林岭等中山地貌周围。园区内有海拔500-800米的山峰有32座。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边缘及东北部边缘,园区海拔不超过500米的山峰有9座。水库:槟榔湖是一小型水库,它位于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区北部,水源来自保护区的山地径流,水库周围为低山,岩性为海西——印支期混合花岗岩。
气候:
黎母山四季如春,冬暖夏凉,年均气温22.5℃。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洋季风气候区北缘,区内年平均湿度达84%,而年平均气温不高,为23.1℃,其中春季(3-5月)22.1-26.0℃;夏季(6-8月)26.5-27.1℃;秋季(9-11月)20.6-25.3℃;冬季(12-2月)17.8-18.8℃。年降雨量为2343.1毫米,其中冬春季雨量为629.8毫米,占全年的26.9%,是全年的旱季,每年春季常常出现干旱,夏秋季雨量为1713.3毫米,占全年的73.1%,是全年的雨季,雨季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11月中旬结束,最多雨月出现在10月,月雨量达427.3毫米,夏秋季又是台风暴雨季节,每年的5-11月都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但影响多的是在7-10月。年日照时数为1870.6小时,其中春季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8小时,夏季为6.3小时,秋季为4.4小时,冬季为3.7小时。总之,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总的概况是湿度大,冬无严寒,但偶有寒霜,夏无酷热,春冬季干旱,夏秋多雨兼有台风,秋末和冬季少日照,雨季和旱季分明。海拔100米——1000米的黎母山原始森林中。年平均气温23℃——24℃,年降水量2500毫米——3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84%。
植被:
黎母山林区地处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天然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由山顶苔藓矮林,热带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等5个植被景观带组成。区内植物高大挺直,郁闭,个别植株高可超50米;群落层次复杂,荫生附生植物种类繁多,为多层常绿阔叶混交,热带优质木材、药材及林副产品很丰富,区内有植物94科487种,其中珍稀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115种以上,在山地雨林和沟谷雨林100平方米的物种量高达120多种,其中不少物种对生产和科研都有很大价值。海拔300—700米,属季雨林区,海拔500—800米山谷间为热带沟谷雨林;海拔700—1100米为常绿阔叶混交林,海拔]200米以上为高山苔藓矮林,主要是灌木从。林区有许多稀有珍贵树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