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3-22
更新日期: 2018-03-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52
标签:
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金钱豹、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资源。
地质地貌:
保护区所处的南太行山前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漳河与河北省毗邻,西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是中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基本呈现西高东低态势,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构成,包括安阳、新乡、鹤壁、焦作、济源5个地市。
水文:
该区是中国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交接带,南太行东侧为地质带上的大断裂,在燕山运动期间,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挺拔的太行断崖。南北走向的太行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卫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瀑布。济源、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
气候:
南太行山前平原地处北暖温带,
保护区秀美风光
保护区秀美风光 (15张)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条件适宜。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众多河流加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灌溉条件十分优越。除此之外,人工修筑的引沁渠、广利渠和引黄水渠——共产主义渠,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此地,进一步地优化了灌溉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中国重要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棉生产基地。90年代初,温县小麦亩产破千斤,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
植被:
本区地处太行山南段,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为我国暖温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之一。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6科、704属、1836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47属、93种,裸子植物36科3属6种,被子植物130科、624属、155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领春木等14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哺乳类40多种,鸟类167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白鹤等30余种。本区与山西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狒猴的华北亚种,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目前中国狒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狒猴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区内维管束植物163科、734属、1689种,其中二级国家保护植物3种,三级国家保护植物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