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2257
标签:
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龙岩三县(市)交界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
地质地貌:
保护区是闽西玳瑁山的主体部分,地貌以中山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底,平均海拔900米,千米以上山峰达70多座,最高石门山海拔1811米,相对高差达1436米,在大地构造上,属永梅坳陷带的一部分,历经多次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断裂构造的发育,使地形切割破碎。
水文:
在山岭之间发育有断裂谷地和断陷盆地,是九龙江、汀江、闽江的上游水系组成部分,为闽江、汀江、九龙江的分水岭,俗称"水流三江地"。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流水切割的影响,加之茂密的森林覆盖,构成闽西独特的天然空调和生物水库。
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离海洋较近,常受到东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加上西北武夷山脉和东南戴云山脉作天然屏障,对寒流南下和海洋暖湿气流入侵起阻挡和截留作用,形成冬暖夏凉,气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特点。保护区年均气温13~18℃,最高月均温22.9~23.8℃,最低月均温7.5~8.3℃,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5.5℃,月均温≥10℃的年活动积温4500~5100℃,年日照时数1920小时左右。梅花山是福建省暴雨中心地之一,降雨期长,雨量充沛,降雨强度大,年均降雨量为1700~2200mm,相对湿度70~96%,霜期75天,霜日15~25天。
植被:
梅花山保护区植物区系成份复杂,植被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组成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被,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竹混交林,竹林,亚热带山地灌丛,草丛等11个植被类型63个植物群系。区内植物种类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种734属16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区的有观光木、福建柏、钟萼木、伞花木等23种,珍稀植物6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