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雷公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贵州省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雷公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3815
标签:
概述: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有林地面积为3509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4167公顷,活立木蓄积2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黔100
保护区名称:
雷公山
行政区域:
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
面积(hm2):
47 300
主要保护对象:
中亚热带森林及秃杉等珍稀植物
始建时间:
1982/6/1
地质地貌: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台隆主体部分的雪峰迭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和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中上部有大量复理石韵律发育良好的凝灰岩。这类岩石的塑性极强,抗压强度及弹性模数较小,易于风化,难以产生裂隙,在地貌上形成缓坡、丘陵。然而经过区域变质作用之后,风化裂隙带发育良好,浅层地下 水极为丰富,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发育。 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自东向西有雷公坪向斜及新寨背斜等。雷公山地形高耸,山势脉络清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山脊自东北向西南呈“S”形状延伸,主峰海拔2178.8米,主脊带山峰一般大于1800米,两侧山岭海拔一般小于1500米。位于雷公山东侧的小丹江谷地海拔650米,是本区最低的地带。该区河流强烈切割,地形高差一般大于1000米。
水文: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黔东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区,有数十条溪流由此流出,汇集成巴拉河、五迷河、太拥河、平江河、排调河等,成为清水江、都柳河的主要支流,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气候:
雨量充沛、降水日和云雾日较多,日照少。年均温因海拔高度而异.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1月均温3.6℃。7月均温23.5℃,大于等于10℃的天数为197天,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
土壤: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土壤垂直带明显,自山麓至山顶分布有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质地良好,土体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达5%以上,土壤肥力水平高,适宜于各种林木的生长。
植被:
植物已经鉴定的共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其中,种子植物825种,蕨类249种,苔藓112种,真菌203种。保护区共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白辛树、秃杉、马尾 树、水青树、金佛山兰、鹅掌楸、福建柏、十齿花、香果树、半风荷、柔毛油杉、翠柏、木瓜红等列入国家一、二级濒危、珍稀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别是重点保护对象—秃杉,起源古老,仅在中国云南的怒江、澜沧江流域,湖北的利川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有分布。雷公山的秃杉林群落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原生性较强,现尚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的研究基地。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