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294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城市——根河市境内,东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以大兴安岭山脉的主脊为界;南近呼伦贝尔大草原;北与“北极村”——漠河只有280公里的公路里程,保护区内珍惜动植物众多,在兽类和鱼类保护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林密谷深的汗马自然保护区静立在大兴安岭山麓的主脊西侧,平均海拔在1000――1300m之间,最高海拔1466米,最低海拔840米。保护区地质系海西早期断裂活化运动中形成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系额尔古纳槽背斜,其岩系组成以岩浆岩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为主,主要岩石有花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由于地形和植被的不同形成棕色针叶林土和沼泽土两大类。其中棕色针叶林土包括棕色针叶林土、生草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和粗骨棕色针叶林土四个亚类。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两个亚类。另外,在河谷两侧的落叶松林下,有冰沼土分布。
水文:
河流与保护区呈现着最密不可分,塔里亚河是汗马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平均河宽20米,平均水深80厘米。它属于额尔古纳河水系,是额尔古纳河的主要支流——激流河的主要发源地。神圣宽广的塔里亚河用它宽广的胸怀融汇了安库拉河、西肯河、吉那米基马河、森盖河等11条支流河,为保护区默默的输送着水源,并且对黑龙江的水源和黑龙江下游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候:
汗马自然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积雪深厚,夏季温凉短晢,湿润多雨,春季干燥风大,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49.6℃,年平均相对湿度71%,春季3、4、5月最干,夏季7、8、9月份最潮湿,年降水量450mm左右,主要集中7、8、9月,约占全年总降水的70%,年日照时数2630.6小时,由于汗马保护区位于中国内蒙古的最北部,并且海拔较高,与北极村漠河的严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保护区全年有10个月的时间有积雪,局部地区积雪常年不化。最大积雪深度达到50cm。无霜期只有80—100天。
植被:
依据《内蒙古植被》对植物分布区的划分,汗马保护区植物区系属于欧亚针叶林植物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针叶林植物省、大兴安岭山地植物州。根据科学考察统计,汗马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类统计为620种,隶属于110科296属。高等植物88科222属468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岩高兰、黄芪、草苁蓉、大花芍兰等,属于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14属22种,苔藓植物33科41属74种,裸子植物2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52科194属412种,单子叶植物13科43属10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乌苏里狐尾藻(Myriophyllumussuriense)、浮叶慈姑(Sagittarianatans)3种;自治区级保护植物有偃松、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东北岩高兰、毛蒿豆(Oxycoccusmicrocarpus)、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 )、手掌参(Gymnadeniaconopsea)、芍药(Paeonialactiflora)、兴安翠雀花(Delphinium hsinganense)、毛茛叶乌头(Aconitum ranunculoides)、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草苁蓉(Boschniakiarossica)、松下兰(Monotropahypopitys)、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16种。
大型真菌有179种,隶属于29科72属,其中担子菌类172种,子囊菌类7种,根据经济用途可分为食用菌25科58属128种,药用菌20科50属85种,毒菌11科17属25种,菌根菌11科19属60种,木材腐朽菌15科38属5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