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627
标签:
概述: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境内,南岭东部的核心部位,因环连江西、广东两省的九个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保护区始建于1975年,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保护区南北长为度约17.5Km,东西宽度约15Km,总面积约13411.6公顷。属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其主要保护对象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类型
森林生态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赣82
保护区名称:
九连山
行政区域:
龙南县
面积(hm2):
13 412
主要保护对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始建时间:
1981/3/6
地质地貌:
保护区总体上属于中一低山地貌。最高峰黄牛石海拔1430m,最低海拔280m,最大相对高差1150m,一般相对高度也达600-800 m。由于区内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质小单元多且差异极大,构造具多方向,由此控制着区内微地貌小单元的多样性和地貌形态上的差异性。全局地貌大致具有盆领相间、棋盘格状展布之格局,这与构造局基本吻合。也与地层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九连山在大地地构造上属“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向构造南段的复合部位西侧,属于“九连山隆起构造带”九连山保护区位于多向构造系统环境中的隆起地质构造背景之上。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的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变余砂岩;泥盆系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等;石炭系的钙页岩等;在河谷有第四系地层出露。保护区内岩石种类较多,分布最广的是岩浆岩类黑云花岗岩;泥岩;砂岩等海相沉积岩类分布区约占保护区面积1/3,还分破财有变砂岩、板岩等沉积变质岩;而陆相红色碎屑岩也有分布,这类岩石以其特有的颜色和岩性特点,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丹霞地貌。
水文:
保护区森林覆盖背地达94.7%,核心区森林覆盖编者98.2%,天然植物被保存完好,水源涵养效益高,水源丰富,沟谷溪流终年流水潺潺,是赣江上游主要支汉桃江的源阔大地区,区内主要河流有大丘田、饭罗河、鹅公坑河等8条河流。
气候:
根据保护区气象站(海拔610 m)1982-2000年观测资料,并与龙南县气象站(海拔205 m)相比较,各气候有以下特点: 温度:保护区年平均温度16.4℃,比县气象站低2.5℃ 降水:保护区年平均降水量2155.6 mm ,县气象站为1522.8 mm,保护比县站多632.8 mm. 蒸发量:保护区年蒸发量790.2 mm,而县气象站为1391.1 mm。保护区的年降水量比蒸发量多1365.4 mm. 湿度: 保护区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87%,比县站的80%高出7个百分点。 日照:保护区平均日照1069.5小时,比县气象站少655.7小时。
土壤:
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成土母质多样,植被类型丰富,成土过程因地形、母质和植被的差异而不同,土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性相当明显,在南岭山地具有代表性。按海拔高度自上而上依次分布有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圭。
植被:
九连山植物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从海拔280m的丘陵到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具有多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其区系组成也迥然不同。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山顶矮林、灌木草丛以及湿地植被。可分为26个群系55个群丛。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