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陕县天华山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宁陕县天华山国家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842
标签:
概述: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距西安高速公路仅23km,西安市区100km。保护区东西宽约17.3km,南北长约24.5km,总面积25485公顷,园区森林覆盖率达93.7%,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调查的植物种类700余种,野生动物260种,其中数十种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8月,保护区建立后,在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教学部门的通力配合与鼎力协助下,经过保护区全体职工的艰苦与不懈努力,在动植物资源保护、本底资源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保护区划界立标工程,为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目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正在积极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生存。考察结果, 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而且是国宝——秦岭大熊猫的理想乐园;不仅是科研、教学的良好基地,还是人们探奇、旅游观光的极好去处。

类型
野生植物
级别
国家
主管部门
林业
序号:
陕47
保护区名称:
天华山
行政区域:
宁陕县
面积(hm2):
25 485
主要保护对象:
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野生动物及其生境
始建时间:
2002/8/1
地质地貌: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总的地形北高南低,势高差2403米,垂直差异很大。区内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三种地貌类型。 高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主脉及保护区东,西,北方向周围。 中山区:海拔8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柴家关,四亩地周围的浅山区。 低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 主要山脉:有秦岭主脊山脉,天华山,钟而山及光头山等。 秦岭主脊:位于保护区最北端,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 天华山:地处保护区西端,与佛坪县交界。 钟而山:位于保护区东部,与宁西局菜子坪林场相邻,最高海拔2464米。 光头山:位于保护区东北部,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2676米。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属于秦岭准地槽褶皱系中段,跨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秦岭海西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等三个地槽内部单元。与秦岭地槽—褶皱系总体特征相一致,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具有多期次,多级别发育特点,境内褶皱和断裂发育,褶皱轴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断裂展布则有多方向性,按其走向大致分为三组:近东西向的一组纵断层一般较大,北东向斜断层和北东向横断层次之。
水文:
水系:区内水系为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河流:保护区内仅有一条水系,即蒲河。蒲河从木河桥向北又分为木河与十里河。蒲河是汉江的一条主要支流。 地表水资源:年均降水量991毫米,平均地表径流深401毫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3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立方米。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补给摸数为6.4259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保护区水质较好,符合国家规定的人畜饮水标准。PH值在6.7~7.9之间,属于中性微偏碱。总硬度在47.9—93.4之间,属于软水和中硬水。
气候:
秦岭山脉为中国气候南北界线,冬半年内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可翻越秦岭南侵;夏半年内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势力强大时也可越岭北侵。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大陆中部冷,暖气流可“光临”。据《中国气象区划图》标明: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用焦金斯基的气候陆公式,保护区气候大陆度为50.2,受大陆性气候影响。主要气候特点是:雨多,云雾多,湿度大,日照短。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照短缺。年日照时数1638.3小时,最多年1978年为小时,最少1964年1303.1小时。总辐射量97-110大卡每平方厘米,蒸发较强,年平均蒸发量为1221.9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1.3倍。 保护区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1度(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5度。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结冰期,12月至1月,冻土最深为13厘米。最大积雪深度15厘米(1963年3月9日)。日极端最高气温36.2度(1976年7月31日)。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3.3度。有个别年份也在8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2度-12度,气温年较差22.8度。 区内气温分布也有差异,受地势影响。南部浅山区偏多,气温较高;中部,北部高山区偏多,气温较低。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降水量921.2毫米,丰水年高达1230毫米(1958年)。而1966年则仅有602.8毫米的降水量,多雨年是少雨年的2倍。降水量在各季节分布不匀,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9.7%;夏季(6-8月)降水量430.2毫米,为年中降水量高峰季节,占46.7%:秋季(9-11月)占31%;冬季(12-2月)降水量仅有2.4毫米,为年中枯水季节,仅占2.6%;降水集中在5-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4%;7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大月,占年降水量21.7%。月降水变率大,1984年9月份降水量多达408.2毫米,1977年9月降水量仅为52毫米,相差近8倍。保护区2002年6月9日凌晨发生特大暴雨。 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风速1.4米每秒。风向以南,西南,南风为主。全最多风向南,西南的频率为21%,南风为18%,静止风为55%。风速17米每秒(即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3-4天,集中出现在3-8月份,占年大风日数的87.5%,出现最多的1970年为12天,月际出现最多的1970年7月5天。有4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5年)没有出现大风。各风向最大风速北东北,西南风,风速为12米每秒(即6级),分别在3月,4月份出现。大风危害可折毁树枝,使人行进困难,高杆农作物易折倒。区内平均每年有7-8天的浮尘天气。
土壤:
据宁陕县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区内有四个土类。 土体结构的特点是:土层薄,沙质高,易流失。 潮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的河谷滩地上。 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间谷地。 黄棕壤:分布在海拔800~1300米的中山地区。 棕壤: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
植被: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海拔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山脚向山上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落叶阔叶林混生有茂盛的巴山木竹,是大熊猫冬、春季的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下混生有大片的箭竹、华桔竹,是大熊猫夏居地;灌丛和草甸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带,是秦岭羚牛的主要活动场所。良好的气候、复杂的地形与生境条件,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群落典型,森林覆盖率达91.8%。截止到2008年,区内有野生植物207科,760属,1819种,可谓是秦岭之最,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21种,陕西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主要有红豆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树、野大豆、水曲柳、香果树等。保护区种子植物包含了华中、华北、中国-喜马拉雅、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成分,充分说明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过渡性。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二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4科48属111种,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①种类丰富,种系密度大;②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⑧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①温带性质显著,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⑤南北过渡性明显;⑥区系具有一定古老性;⑦特有化程度高,有51个中国特有种,以西南、华中和华北成分为主,并有1个中国特有属。另外,在中国特有种中有9个陕西(秦岭)特有种。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46科95属180种(包括种下类群)。其中苔类植物14科18属37种。藓类植物32科77属143种;优势科为青藓科、提灯藓科、丛藓科、羽藓科、真藓科、绢藓科和灰藓科,优势属为提灯藓属、真藓属、青藓属、光萼苔属、绢藓属、灰藓属、凤尾藓属、丛本藓属、缩叶藓属、羽藓属和仙鹤藓属;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性;东亚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有42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有15种;中国特有种有16种,中国特有分布中以西南区系成分为主。本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中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
社会经济: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