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7117
标签:
湖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长江与富水交汇的三角地带,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境内。地处东径115 °14′00″至115°25′42″、北纬29°45′11″至29°56′38″之间。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网湖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20495hm2。
2006年8月21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网湖湿地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湖北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幕阜山脉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系富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汇水区,主要由网湖、朱婆湖、宝塔湖、绒湖、赛桥湖、良荐湖、石灰赛湖、下羊湖等湖泊组成。地貌上属于泥砂沉积形成的永久性内陆淡水湖泊,组成物质为河湖沉积物,系因地质运动、泥砂沉积,经围堤改造而形成。湖泊湖底海拔为7.3m。解放以前,每逢泛水季节,湖面周逾百余里,秋冬之际,水位下落,各湖始分,统称为泛区水系。建国后,由于泛水区修筑堤坝、围湖造田等活动,各湖便形成封闭型水体,水陆面积相对稳定。网湖、朱婆湖和绒湖三湖紧紧相连,仅一河堤之隔,湖水经富河汇合流入长江。[5]
网湖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沿湖岸分布,最高海拔为439.5m。地质地层由奥陶系寒武纪形成,属宝塔组,为浅灰色,中厚层龟裂纹灰岩与泥质灰岩,或与生物碎屑灰岩互层。网湖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呈树枝状向湖心倾斜延伸,形成岬湾形湖岸,最高海拔为355m。
整个保护区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保护区地层从寒武系中一上统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以古生界较发育。中生界以下三选统大冶群为主,常与古生界地层相伴出露,组成向斜构造轴部。
寒武系为最老地层。只有中一上统出露,由一套海相含镁碳酸岩盐组成。分布富水-凤凰咀一带。按岩性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寒武系有可供炼金属镁及作熔剂用的白云岩矿床(点)及蚀变型金矿点。区内奥陶系发育比较完整,出露面积小,但露头良好,层序清楚,并与寒武系相伴出露.组成背斜翼部地层。奥陶系有蚀变型金、铜等矿(化)点和石灰岩矿产分布。志留系地层是区内分布较广的一个地层单位,出露于富水等地区,多呈东西走向,组成背斜的轴部及翼部.在地貌上多形成低山、丘陵或垅岗地形。志留系中统底部有磷矿点分布,泥盒系常与志留系地层相伴出露,多呈条带状延伸,为一套河流相碎屑沉积,主要由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及不稳定的石英砾岩组成。石炭系地层一般露头较好,化石丰富。二迭系在区内二迭系分布较广,出露良好,含有煤及硫铁矿地层。三迭系地层在区内分布较广,表现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有白云岩、石灰岩矿产分布.侏罗系和第三系-白垩系地层分布较小,露头孤零。第四系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为一套坡积、冲积和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类型包括残坡积、冲积、洪积、湖积冲积类型。
水文:
湖泊;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由网湖和朱婆湖组成,核心区四周中小型湖泊星罗棋布,东有王港湖、杨赛湖和新湖,南边从东到西依次有夹节湖、大坡湖、小坡湖、神灵湖、吴家晒湖、下羊湖、小赛湖、绒湖、牛湖、下西湖、中西湖和朱家义湖,西北有赛桥湖、道士湖和下司湖,紧靠良荐湖,北有碧山湖。在西边的缓冲区还有红星塘和东风塘,宝塔湖、和十里湖内的精养鱼池众多,区外还有石灰赛湖等湖泊群。
水系;
按天然分水,保护区隶属富河水系,直接承受周边河流来水。主要有四大河流,即富河、良荐河、樟桥河和清江河。
富水:从保护区中央穿过流入长江,发源于通山、崇阳、修水县交界处三界尖通山一侧,汇于富水水库,从富水起至富池口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总落差613m,河宽从堤岸到堤岸,最宽处约1000m,最窄处为300m左右。
长乐源河:进保护区为良荐河,总长38.2公里,流域面积293.3平方公里,在保护区内长15 km,发源于锡瓶山、父子山南麓,流经三宫殿、石家大桥、潘家大桥处,于柏树下、喉咙嘴之间入良荐湖,复往东入赛桥湖,会盛家嘴与碧山湖来水后,出赛桥口入网湖,又接纳向录张、大众山、黄金山方向的来水,往南汇入网湖,出富河。
樟桥河:发源于瑞昌市大德垴,入阳新境后,称干港,流经皮家山、樟桥、港下垅后,在黄桥畈北纳瑞昌市下湾来水,再经小坡塘、夹节湖入朱婆湖。
清江河:又名冷水源河,发源于瑞昌市境内,流经何月朗、外仓下等处,接纳杨柳井、大沿冲方向来水,过湖田畈、石田驿后,过牛湖,入绒湖,至龙下水处入富河。
网湖;
网湖总面积7265hm<sup>2</sup>,网湖水系总承雨面积70000hm<sup>2</sup>。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之一。每年夏季,网湖受长江涨水,富河洪水的顶托或倒灌和降水内渍,由于降水内渍和江洪倒灌,网湖地区的沟渠河道便和湖区连成一片汪洋,面积可达6801.47hm<sup>2</sup>(水深6-7m),据阳新县水文站测定,网湖最高水位为22.5m,最低水位为13.2m,平均水位15.5m,平均水深3.51m。而在秋、冬及早春枯水季节,随着湖水排河,部分地方露出地表,水面约3800 hm<sup>2</sup>(水深0.5-3m)的水面(占平水期湖水面积的74%),其余部分则形成了大片的泥泞沼泽草甸,构成了浅湖-沼泽-草甸、丘陵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网湖承雨面积35000hm<sup>2</sup>,湖泊容量为27300万立方米,占阳新县主要水系地表水资源总量(230000万立方米)的10%,不含年过境客水量160000万立方米。
富河水系湖泊众多,在分洪道两岸现有网湖、朱婆湖未被围垦成农田,仍为常年积水湖泊群。建国初期,当网湖水位21.5m时,湖泊连接五里湖、十里湖、牧羊湖、百煞湖等百十来个湖泊,总面积为400多km<sup>2</sup>,相应容积5亿立方米,湖底高程7.3m;朱婆湖水位20m时,湖泊面积为18km<sup>2</sup>,湖底高程12.3m;赛桥湖水位21m时,湖泊面积为3.3km<sup>2</sup>。到80年代,保持与建国初期相差无几。2001年调查统计,网湖在枯水期,水位15m时,水深0.7m,湖泊面积4.3km<sup>2</sup>;在丰水期,水位24m时,水深7m,湖泊面积20km<sup>2</sup>;在平水期,水位22m时,水深3m,湖泊面积12.15km2。石灰寨湖在枯水期,水位15m时,水深1m,湖泊面积4.3km<sup>2</sup>;在丰水期,水位24m时,水深5m,湖泊面积15.3km<sup>2</sup>;在平水期,水位23m时,水深2m,湖泊面积3.3km<sup>2</sup>。绒湖在枯水期,水位20m时,水深1m,湖泊面积1.7km<sup>2</sup>;在丰水期,水位24m时,水深5m,湖泊面积3km<sup>2</sup>;在平水期,水位22m时,水深3m,湖泊面积1km<sup>2</sup>。
从总体看来,湖泊水体理化性质基本与天然状态下一致,湖泊水质良好,水体透明度1.3m,pH值在6.3--6.8之间,电导率波动在220-309微西门子/cm之间,溶氧量变动在7.2--12.3mg/1之间,平均为9.27 mg/l,化学耗氧量为7.50 mg/l,矿化度在146--240.67 mg/l之间,平均为189.52 mg/l。
植被:
保护区自然植被类型划分4级,9个植被型,29个群系。4级: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沼泽和水生植被。9个植被型:暖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灌草丛、挺水水生植物、浮水水生植物、沉水水生植物。29个群系: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柏木林(Form . Cupressus funebris)、青冈林(Form.Cyclobalanopsis glauca)、檵木、马尾松混交林、水竹林(Form.Phyllostachys congesta)、毛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puoescens)、桂竹林(Form.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檵木灌丛(Form.Loropetalum chinense)、盐肤木灌丛(Form.Rhus chinensis)、五节芒灌草丛(Form.Miscanthus floridulus)、荻灌草丛(Form. 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狗牙根灌草丛(Form. Cynodon dactylon)、香丝草灌草丛(Form. Conyza bonariensis)、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s)、艾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rgyi)、水蓼群落(Form. Polygonum hydropiper)、菰群落(Form. Ziaznia latifolia)、菱群落(Form. Trapa maximowiczii Korsh. )、莲、芡群落(Form. Nelumbo nucifera, Trapa bicornis)、苦草群落(Form. Potamogeton distinctus)、眼子菜、黑藻、金鱼藻群落(Form.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 Hydrilla verticillata 〈L.f.〉Royle,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人工植被分3级,10群系。3级: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10群系:油茶林(Form.Vernicia fordii)、乌桕林(Form.Camellia oleifera)、油桐林(Form.Sapium sebiferum)、茶林(Form.Camellia sinensis)、桑树林(Form.Morus alba)、杉木林(Form.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火炬松林(Form.Pinus elliottii,Pinus taeda)、樟树林(Form. Cinnamomum camphora)、梧桐林(Form. Firmiana platanifolia)、意杨林(Form. Populus wilsonii Schn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