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8-03-23
更新日期: 2018-03-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920
标签:
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北麓,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160公顷,森林覆盖率81.2%。保护区管辖范围为国有三门峡河西林场,198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小秦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7种。
保护区内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1029种,模式标本产于本地的有灵宝杜鹃、灵宝翠雀、河南猕猴桃等,多种植物以本区为南界或北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地质地貌: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断隆的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华北地台基底的控制,并受秦岭古海槽和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小秦岭地形复杂,地势陡峻,一般坡度为30-500。境内超过2000米的高峰有19座,相对高度达1202米。
水文:
保护区属于黄河水系。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境流来,沿灵宝市北边缘东流,保护区的河流均流入黄河。发源于小秦岭的河流主要有沙河、阳平河、枣香河、十二里河和双桥河。
气候: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受地形和黄河水面的影响,秋冬季多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末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气候年均温11.2~14.2℃,1月均温-0.3℃,7月均温27.2℃,极端低温17℃、极端高温42.7℃,大于等于10℃的年积温为2500~4700℃,无霜期179~215天;年降水量620毫米左右。
土壤:
保护区地层属太古界太华群,岩石为岩浆岩类,如石墨石云变粒岩、石英片岩花岗岩、磷质石、石英石等。土壤为薄层酸性岩褐土、薄层酸性岩粗骨棕壤,pH值为6.2-7.0,表层为腐殖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质地轻,土层厚度不一。保护区海拔780-1100米分布着淋溶褐土和褐土性土,1100米以上分布着棕壤与棕壤性土,老鸦岔脑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植被:
截至2014年8月,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共有134科710属1997种及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29科701属1986种。
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2种: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区植物11种: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水曲柳、香果树、连香树、杜仲、榉树、野大豆、天麻、中华结缕草、华山新麦草。分布于本区的特有种有灵宝杜鹃、灵宝翠雀等。
保护区有中国特有属30个,单种属50个,如青檀、领春木、蕺菜、山白树、鸡麻、刺楸、棣棠、猬实、山拐枣、翼蓼等分类上孤立、系统发育上相对原始的古老种类。
保护区还保留有不少的第三纪以前的古残遗植物种群,除蕨类植物外,还有三尖杉、水青树等;起源于第三纪的植物区系种类众多,如各种栎类、栗、桦、榆、榉、槭、构等乔木树种,荆条、黄栌、酸枣等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