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208
标签:
贵州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遵义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面积48666公顷。习水保护区是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地貌: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川黔南北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的复合部位,属大娄山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红砂岩,以超深切割的嶂谷及剧烈的崩塌地貌形态为主要特征,崩塌岩块遍及山麓斜坡,围椅形悬谷、红岩柱、崩塌林等特殊的地貌极为醒目,它们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绿树红岩、峡谷林深的独特的红层地貌森林景观。
水文: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长江水系,其主要河流有赤水河及习水河。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保护区所在地习水县最大的过境河流,流经本县西南的回龙、隆兴、同民、土城等乡镇,于小坝居士岩进入赤水市。在县境内长45.6公里,流域面积1717.1平方公里。干流落差57米,平均比降1.3‰,多年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8.08万千瓦,支流可开发量2.43万千瓦。
习水河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习水县东北的寨坝镇九龙村高家坡南麓,河源海拔1270M,干流流经习水县寨坝、大坡、三岔河、程寨等乡镇,在程寨乡大白塘蜂子岩进入赤水市境,于四川省合江县城关镇的李子林汇入赤水河,河口海拔210米。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156公里,落差1059.7米,平均比降6.8‰,多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其中蜂子岩以上习水段长73.7公里,落差866米,平均比降11.75‰。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8.711万千瓦,可开发量2.553万千瓦。
气候: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充沛,云、雾、雨日多。云量多(多年平均总量8.2),阴雨天多(晴天日数占年总日数的11~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实际上只有3438~3784MJ/M2年,仅相当于太阳辐射总量的28.8~32.3%,是贵州乃至全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之一。区内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4.9℃。≥10℃的年积温3462.9~5888.3℃。河谷地区≥10℃的年积温近6000℃,而海拔较高的林区≥10℃的年积温为3400℃。由此可见,有效性强的积温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习水保护区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之间。其雨量分布呈自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少,自中部山梁向东北和西南减少的趋势。降水量最多的为6月,占年降水量的11~20%,1月降水量最少,约为年降水量的5%。无霜期240~250天,年均相对湿度82~91%。
土壤:
习水保护区的土壤系白垩、侏罗系的紫红、砖红色砂页岩发育形成的紫色土最多,黄壤其次,黄棕壤最少。
在紫色土中以酸性紫色土最多,中性紫色土次之,而钙质紫色土分布很少。酸性紫色土PH值在4.1~4.7之间,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及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的变化范围大;中性紫色土为壤质粘土,土层薄,PH值为6.4,全钾含量高,而速效氮、磷、钾、腐殖质等均属中下水平;钙质紫色土亦为壤质粘土,PH值在7.4~7.7之间,全钾含量颇高;而速效氮、磷、钾、全量磷、腐殖质等均偏低。
黄壤多分布在平缓地带,因而土层中厚,PH值在4.1~4.8,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少,全钾、有效钾中等,有机质含量0.92~12.32%。
黄棕壤分布地势高(海拔1400M以上),土壤风化弱,PH值3.9~4.6,腐殖质含量较高,全氮、碱解氮较高,而全磷、速效磷少,全钾、有效钾居中偏少。
植被:
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多年野外考察资料汇总,现已查明区内各类植物有266科、765属、1674种以上。
大型真菌种类也很多,有38科85属192种。其中可供食用60种、药用46种、木腐菌63种、毒菌18种。其中具有食用价值的有银耳、毛木耳、木耳、小鸡油菌、金针菇、红汁乳菇等60种;药用价值有灵芝、树舌灵芝、香菇、假芝等46种。
保护区苔藓植物49科119属279种。其中平珠藓属Plagiopus及平珠藓、云南青毛藓、小叶鞭苔等31种为贵州新记录。
蕨类植物共30科70属12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桫椤等3种,特别是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在沟谷的局部地段形成罕见的单优群落。
习水保护区种子植物149科491属1074种。种子植物是组成森林生态的主体,特别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竹亚科等种类,构建区内森林景观格局,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区内分布珍稀植物68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还有众多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野生蔬菜等经济价值物种。
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这里处于东亚植物区系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植物省的西缘,既有丰富的华中成分、华南、华东成分,也有云南、东喜马拉雅成分。根据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析,世界分布34属、热带分布235属、温带分布222属,除世界分布属外,习水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占51.42%,温带成分占48.58%;热带地理成分略占优势。在1074种种子植物地理分布中,世界分布23种、热带分布245种、温带分布806种,除世界分布23种外,热带成分占区内总种数的23.31%;温带成分占区内总种数的76.69%。中国特有种588种,占区内总种数的54.74%;其中贵州特有种10种。
习水保护区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23种,即Ι级重点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福建柏、闽楠、楠木、红豆树、鹅掌楸、花榈木、香果树等17种;《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的Ⅲ级保护植物4种。省级保护树种有三尖杉、川桂、檫木等8种;还有《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Ⅱ》名录中的31种。其中桫椤、福建柏形成单优群落,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