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4214
标签:
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封丘县和长垣县境内,总面积22780公顷,1988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新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内有湿地、沙地等自然景观;宋太祖黄袍加身处、小冈遗址、宋代古槐树等历史文化景观。
地质地貌:
保护区地质构造处于秦岭东西构造带北支与新华夏构造系第二沉积带的华北凹陷和第三隆起带的太行隆起的复合部位。地层主要有第三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更新统等。
保护区地貌属黄河流域冲积平原豫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略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小。保护区地貌类型主要包括黄河现代河床、河漫滩、阶地及背河洼地等,海拔高度在73~80米之间。
水文:
保护区水系为黄河水系,区内黄河干流河段约70公里。保护区内黄河干流水温年平均为13.5~16.4℃,
水温≥14℃的天数为180~210天。
保护区内浅层地下水埋藏较浅,部分地段与地表水直接相通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护区内地下水补给以黄河水体的侧渗及天然降水为主,水质偏碱性,pH值8.1~8.2之间,硬度为3.54左右。
气候: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大风,降雨较少,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少雨雪。
多年平均气温13.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7.8℃。年平均降水量580.8毫米,年均蒸发量1077.7毫米。雨量全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两个月。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年平均最大风速2.3米/秒,其次为西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08天。年日照时数2415.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
土壤:
保护区土壤主要是由于黄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冲积,形成了黄河沉积土质。分为潮土和风沙土两大类,黄潮土、盐碱化潮土和冲积性风沙土3个亚类,沙土、两合土、淤土、盐碱土、风沙土和灌溉土6个土属。土层较厚,局部夹黑色淤泥,厚度为10~20米,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34~1.3%之间。
植被:
截至2010年,保护区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68科273属745种。保护区水生植物区系组成中以芦苇、水烛等世界广布种为主,其次为亚热带—热带分布种,如眼子菜、茨藻等,热带—温带分布的有莲、线叶眼子菜、黑藻等,温带分布的仅有狸藻为优势种。
保护区陆生植物区系组成中,优势科依次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黎科和蔷薇科,大多为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的科。构成群落优势种的木本植物大多为温带区系成份,主要有杨、柳、榆、泡桐、桑等,北美区系的刺槐、紫穗槐已成为本地的归化种。草本植物以温带和世界广布种占优势,各类区系成份在本区均有分布,表现出地理成份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一种。